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本来面目

本来面目

原是佛家语,指人有心性、有本分。指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。 王安国(?-1757年),字春圃(Pǔ普),高邮(今江苏高邮县)人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进士,授编修,升侍讲。提督肇高(今广东肇庆市、高要县)学政。乾隆十年(1745年),召为兵部尚书。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升吏部尚书。还在王安国当初刚考中进士时,去拜见大学士朱轼,朱轼告戒王安国说:“读书人当官以后,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很难。”王安国一辈子都背诵这句话。后来作上大官,所用的衣服、食品、器具、用物等都不改变原来的俭朴习惯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304《王安国传》10499页:“安国初登第(考中进士叫“登科”),谒大学士朱轼,轼戒之曰:‘学人通籍(籍是二尺长的竹片,上写姓名、年龄、身份等挂在宫门外,以备出入时查对。“通籍”是记名于门籍,可以进出宫门。后来也称初作官为“通籍”,意是朝中已经有了名籍)后,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。’安国诵其语终身。至显仕,衣食器用不改于旧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然或修持未到,一入轮回,便迷却本来面目。”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22回:“你既不懂文墨,为何假充我们儒家样子,却把自己本来面目失了。”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46回:“故枣怪面似黑枣,橘怪面似黄橘。任他变幻,何能脱却本来面目!”


偏正 指人人原有的心地本分。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。鲁迅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》第四讲:“但是现在的《三国演义》却已多经后人改易,不是~了。”△多用于性状方面。→原形毕露↔乔装打扮


【词语本来面目】  成语:本来面目汉语词典:本来面目

猜你喜欢

  • 共载比神仙

    源见“李郭同舟”。谓知交泛舟偕游。唐刘禹锡《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》:“无因接元礼,共载比神仙。”

  • 五陵英少

    同“五陵年少”。清龚自珍《水调歌头.寄徐二义尊大梁》词:“结客五陵英少,脱手黄金一笑,霹雳应弓弦。”【词语五陵英少】  成语:五陵英少汉语大词典:五陵英少

  • 携只履

    《五灯会元.初祖菩提达摩祖师》:“达摩端居而逝……葬熊耳山。起塔于定林寺。后三岁,魏 宋云奉使西域回,遇祖(指达摩)于葱岭,见手携只履,翩翩独逝。云问:‘师何往?’祖曰:‘西天去。’”后以“携只履”为

  • 伯桃

    源见“羊左”。指左伯桃。借指生死与共的朋友。程善之《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》:“死作伯桃甘共冢,生作张禄厌高官。”【词语伯桃】   汉语大词典:伯桃

  • 扇逐仁风

    源见“奉扬仁风”。谓地方官行使德政。唐张说《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》诗:“扇逐仁风转,车随淋雨流。”

  • 山阳会

    源见“竹林七贤”。借指故友聚会宴饮。唐李峤《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》诗:“未展山阳会,空留池上杯。”唐郎士元《送张南史》诗:“借问山阳会,如今有几人?”【词语山阳会】   汉语大词典:山阳会

  • 无地着彭宣

    源见“入后堂”。谓未能热情款待,招待不周。宋陈师道《戏元弼》诗之三:“东道有时推谢令,后堂无地着彭宣。”

  • 蓂历

    源见“蓂荚”。历书的别称。因蓂荚的更换而知月日,故称。清唐孙华《戊寅除夕》诗:“蓂历序新翻好日,桃符色退似陈人。”【词语蓂历】   汉语大词典:蓂历

  • 千金骏骨

    源见“千金市骨”。喻珍贵的贤才。多指年长者。元刘致《新水令.代马诉冤》套曲:“命乖我自知,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。”柳亚子《一九五一年元旦自题羿楼客籍》诗之二:“不负昭王台畔住,千金骏骨我能求。”

  • 负薪之病

    同“负薪之疾”。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臣弘行能不足以称,素有负薪之病,恐先狗马填沟壑,终无以报德塞责。”见“负薪之忧”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列传》:“臣弘行能不足以称,素有~,恐先狗马填沟壑。”【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