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朝三暮四

朝三暮四

原意谓以诈术欺人,今谓反复无常。养猕猴的老翁给猕猴分发橡子。说,早上发三个,晚上发四个。猕猴们都很不满。老翁见状,改口道,那么早上发四个,晚上发三个,猕猴们一下子变得十分高兴。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【例句】:

列子·黄帝》:“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,狙亦得公之心。损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俄而匮焉,将限其食,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,先诳之曰:‘与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’众狙皆起而怒。俄而曰:‘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’众狙皆伏而喜。物之能鄙相笼,皆若此也。” 五代后晋·刘煦《旧唐书·皇甫镈传》:“直以性惟狡诈,言不诚实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;惟能上惑圣聪,足见奸邪之极。”


并列 ①耍花招欺骗人。现多比喻反复无常、变化多端。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卢秀灿《桃花梦》:“你叔公向来痛恨~、偷鸡摸狗之类不讲道德的行为,我相信他是会同情支持你的,是会出面为你说话撑腰的。”②形容数目众多。 唐·崔仁《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》:“来者如云,~。”△多用于说明不专一、变化无常方面。→朝秦暮楚 ↔一心一意。 也作“朝四暮三”、“暮四朝三”。


解释本指只变名目,不变实质来欺骗人。现多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。

出处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(jū,猕猴)公赋(xù,橡实)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,看起来千差万别,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,这就是“齐物”,并举了“朝三暮四”的例子来说明。这个例子说,养猴人给猴子分配橡果,说:“每位早上三颗晚上四颗。”所有的猴子都很气愤。养猴人又说:“既然这样,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。”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兴。这个例子中,名义和实际都没有变化,但猴子的喜怒却不同,这就是所谓的看似不同,实际齐一的“道”。

近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

反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

例句

她这人总是朝三暮四,没有人喜欢她。


【词语朝三暮四】  成语:朝三暮四汉语词典:朝三暮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急泪

    《宋书.刘怀慎传》附《德愿传》:“(世祖)又令医术人羊志哭殷氏,志亦鸣咽。他日有问志:‘卿那得此幅急泪?’”“急泪”指临时骤下的眼泪。清.吴伟业《清凉山赞佛诗》之二:“只愁许史辈,急泪难时得。”【词语

  • 华亭清唳

    源见“华亭鹤唳”。指鹤的鸣声凄清。金元好问《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》:“辽海故家人几在,华亭清唳世空怜。”

  • 安土重迁

    旧时指一般人安于故乡,不轻易迁居到别地。《汉书.元帝纪》:“诏曰:‘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。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’”诏:皇帝的命令。并列 安居于故土,不愿轻易迁移。语出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

  • 檄手

    源见“檄医头疾”。称文章高手。宋苏轼《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》诗:“头风已倩檄手愈,背痒恰得仙爪爬。”【词语檄手】   汉语大词典:檄手

  • 沙中客

    源见“博浪飞椎”。指舍身报国复仇的志士。清米汉雯《满江红》词:“叹一般,有志事无成,沙中客。”

  • 垂诫

    源见“仲尼垂三戒”。指儒家留给后人的训戒。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悔狂已咋指,垂诫仍镌铭。”【词语垂诫】   汉语大词典:垂诫

  • 鸣凤托高梧

    同“鸣凤栖梧桐”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鸣凤托高梧,凌风何翩翩!”

  • 龙化葛陂

    源见“杖化龙”。指得道成仙。宋黄庭坚《和师厚栽竹》诗:“龙化葛陂去,凤吹阿阁鸣。”

  • 坦腹王郎

    同“坦腹东床”。元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四折:“你做不得吐哺周公,我也弃不做坦腹王郎。”

  • 门前张雀罗

    源见“门可罗雀”。形容门庭冷寂。唐方干《偶作》诗:“未妨溪上泛渔艇,又为门前张雀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