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朝三暮四

朝三暮四

原意谓以诈术欺人,今谓反复无常。养猕猴的老翁给猕猴分发橡子。说,早上发三个,晚上发四个。猕猴们都很不满。老翁见状,改口道,那么早上发四个,晚上发三个,猕猴们一下子变得十分高兴。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【例句】:

列子·黄帝》:“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,狙亦得公之心。损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俄而匮焉,将限其食,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,先诳之曰:‘与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’众狙皆起而怒。俄而曰:‘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’众狙皆伏而喜。物之能鄙相笼,皆若此也。” 五代后晋·刘煦《旧唐书·皇甫镈传》:“直以性惟狡诈,言不诚实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;惟能上惑圣聪,足见奸邪之极。”


并列 ①耍花招欺骗人。现多比喻反复无常、变化多端。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卢秀灿《桃花梦》:“你叔公向来痛恨~、偷鸡摸狗之类不讲道德的行为,我相信他是会同情支持你的,是会出面为你说话撑腰的。”②形容数目众多。 唐·崔仁《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》:“来者如云,~。”△多用于说明不专一、变化无常方面。→朝秦暮楚 ↔一心一意。 也作“朝四暮三”、“暮四朝三”。


解释本指只变名目,不变实质来欺骗人。现多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。

出处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(jū,猕猴)公赋(xù,橡实)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,看起来千差万别,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,这就是“齐物”,并举了“朝三暮四”的例子来说明。这个例子说,养猴人给猴子分配橡果,说:“每位早上三颗晚上四颗。”所有的猴子都很气愤。养猴人又说:“既然这样,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。”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兴。这个例子中,名义和实际都没有变化,但猴子的喜怒却不同,这就是所谓的看似不同,实际齐一的“道”。

近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

反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

例句

她这人总是朝三暮四,没有人喜欢她。


【词语朝三暮四】  成语:朝三暮四汉语词典:朝三暮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捋髭钱

    宋.郑文宝《江表志》载:南唐张崇帅庐州,好为不法,士庶苦之。尝入觐,江都、庐人幸其改任,皆相谓曰:‘渠伊必不复来矣。’崇归,闻之,计口征“渠伊钱”。明年,再入觐,盛有罢府之耗,人不敢指实,皆道路相目,

  • 土壤细流

    《史记.李斯列传》:“是以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后以“土壤细流”比喻微小的事物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.民国各团体之组织》:“窃比附土壤细流之说,为略呈之。”其他

  • 商岩雨

    同“商岩霖雨”。宋王之道《青玉案.送无为守张文伯还朝》词:“柏台冠豸,金銮视草,便作商岩雨。”宋杨无咎《青玉案.次贺方回韵》词:“要教强健,召还廊庙,永作商岩雨。”【词语商岩雨】   汉语大词典:商岩

  • 泣楚囚

    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指为国难而忧伤。清李渔《写忧》诗之二:“老乏澄清志,徒能泣楚囚。”

  • 南风琴

    同“熏风琴”。宋苏轼《张安道见示近诗》诗:“少年有奇志,欲和《南风》琴。”

  • 蝇头细书

    用似蝇头般的小字写成的书。《南史.衡阳元王道度传》:“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,部为一卷,置于巾箱中,以备遗忘。侍读贺阶问曰:‘殿下家自有坟素,复何须蝇头细书,别藏巾箱中?’答曰:‘巾箱中有五经,于检阅既易

  • 天下归仁

    见〔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〕。

  • 秦鞭

    同“秦王鞭石”。明陈子龙《燕中秋感》诗之四:“汉将何年过渤海,秦鞭无计渡营州。”

  • 覆酱

    同“覆酱瓿”。北周庾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至于凋零之后,残缺所余,又已杂用补袍,随时覆酱。”【词语覆酱】   汉语大词典:覆酱

  • 风鬟雾鬓

    鬟:环形发髻。鬓:面颊两旁之发。形容妇女头发美丽。宋.周邦彦《减字木兰花》词:“风鬟雾鬓,便觉蓬莱三岛近。山明水秀,缥缈仙姿画不成。”《花月痕》七回:“曼云姓张氏,字彩波,年十九岁,代北人,风格虽不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