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朝三暮四

朝三暮四

原意谓以诈术欺人,今谓反复无常。养猕猴的老翁给猕猴分发橡子。说,早上发三个,晚上发四个。猕猴们都很不满。老翁见状,改口道,那么早上发四个,晚上发三个,猕猴们一下子变得十分高兴。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【例句】:

列子·黄帝》:“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,狙亦得公之心。损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俄而匮焉,将限其食,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,先诳之曰:‘与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’众狙皆起而怒。俄而曰:‘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’众狙皆伏而喜。物之能鄙相笼,皆若此也。” 五代后晋·刘煦《旧唐书·皇甫镈传》:“直以性惟狡诈,言不诚实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;惟能上惑圣聪,足见奸邪之极。”


并列 ①耍花招欺骗人。现多比喻反复无常、变化多端。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卢秀灿《桃花梦》:“你叔公向来痛恨~、偷鸡摸狗之类不讲道德的行为,我相信他是会同情支持你的,是会出面为你说话撑腰的。”②形容数目众多。 唐·崔仁《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》:“来者如云,~。”△多用于说明不专一、变化无常方面。→朝秦暮楚 ↔一心一意。 也作“朝四暮三”、“暮四朝三”。


解释本指只变名目,不变实质来欺骗人。现多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。

出处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(jū,猕猴)公赋(xù,橡实)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,看起来千差万别,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,这就是“齐物”,并举了“朝三暮四”的例子来说明。这个例子说,养猴人给猴子分配橡果,说:“每位早上三颗晚上四颗。”所有的猴子都很气愤。养猴人又说:“既然这样,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。”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兴。这个例子中,名义和实际都没有变化,但猴子的喜怒却不同,这就是所谓的看似不同,实际齐一的“道”。

近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

反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

例句

她这人总是朝三暮四,没有人喜欢她。


【词语朝三暮四】  成语:朝三暮四汉语词典:朝三暮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熊轼

    《后汉书.舆服志上》:“诸车之文:乘舆,倚龙伏虎。……皇太子、诸侯王,倚虎伏鹿。……公、列侯,倚鹿伏熊,黑轓,朱班轮,鹿文飞軨九斿降龙。”汉代典制,公卿和列侯的车轼,倚鹿伏熊(车前横木绘有熊伏卧之像)

  • 暮为行雨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形容靓女风情。宋聂冠卿《多丽.李良定席上赋》诗:“有飘若惊鸿体态,暮为行雨标格。”

  • 焚草之变

    《隋书.宇文化及传》载: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,同伙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,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,裴虔通伪称:“草坊被焚,外人救火,故喧嚣耳。”炀帝信以为真,未加提防,遂被杀。史称此次兵变为“焚

  • 麦化蛾飞

    旧题南朝梁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下:“晋永嘉中,梁州雨七旬,麦化为飞蛾。”传说西晋永嘉年间,梁州地方阴雨连绵,小麦都化成飞蛾。人们视此为世乱的凶兆。唐.韩愈《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》诗:“见墙生菌遍,忧麦

  • 鹊填河

    同“鹊填桥”。唐白居易《和微之诗.和祝苍华》:“秃似鹊填河,堕如乌解羽。”清 叶衍兰《菩萨蛮.甲午感情》:“珊瑚金翡翠,滴尽鲛人泪。遗恨鹊填河,波斯得宝多。”【词语鹊填河】   汉语大词典:鹊填河

  • 刻猴

    同“刻棘”。南朝 梁江革《又赠何记室诗》:“刻猴虽言巧,辩对今知章。”

  • 金谷妓

    源见“金谷堕楼人”。借指能歌善舞的家妓。唐李德裕《峡山亭月独宿对樱桃花有怀伊川别墅》诗:“恨无金谷妓,为我奏思归。”【词语金谷妓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谷妓

  • 非日非月

    《荀子.赋》:“爰有大物,非丝非帛,文理成章;非日非月,为天下明。”大物,指礼。礼非日月,而与日月同功。后用“非日非月”为歌功颂德的套语。南朝 陈徐陵《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》:“非日非月,苍生仰其照

  • 色厉内荏

    指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。孔子说,外表气势汹汹,内心里怯懦虚弱,打个比方,怕是象个挖墙钻洞的小偷罢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(yú)之盗也与?’”【例句】:西汉·

  • 水至不去

    源见“尾生抱柱”。谓忠于爱情,坚守信约。唐李白《秦女卷衣》诗:“水至亦不去,熊来尚可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