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望穿秋水

望穿秋水

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:“卓文君姣好,眉如远山,目如秋水。”

唐.白居易《寄微之》诗:“白头吟处变,青眼望中穿。”

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(cù)损他淡淡眉山。”

秋水明净澄澈,用以比眼睛。望穿秋水用以形容对异地亲人的殷切盼望。

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凤阳士人》:“望穿秋水,不见还家,潸潸泪似麻。”


述宾 眼睛都要望穿了。形容殷切盼望。语本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3本2折:“你若不去啊,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山”。《聊斋志异·凤阳士人》:“~,不见还家,潸潸泪似麻。”△多用于描写盼望之语。→望眼欲穿


望穿秋水”形容热切盼望却久候不至的神情与心态,犹言 “望眼欲穿”。

“秋水”指什么呢? 为什么说 “望穿”呢?

“秋水”,这里不是指自然界秋天里的水,而是代指美女的眼睛。人们把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,如袁桷 《题美人图》: “望幸眸凝秋水,倚愁眉簇春山。”像秋水般清澈明亮的眼波又谓之 “秋波”,如言 “秋波传情”、“暗送秋波”,即谓眉目传情之意。“波”即指眼神。

“秋水”、“秋波”皆喻美目而言。“望穿秋水”即言 “望穿了眼睛 ( 望眼欲穿) ”之意。有首歌词有一段唱道: “望穿秋水,不见伊人的倩影。更残漏尽,孤雁两三声。往日的温情,只换得眼前的凄清。梦魂无所依,空有泪沾襟……”其渴望思至之情溢于言表。“望穿秋水”那种热切、巴望、焦虑、祈愿等复杂难言的心态神情,不是一般人所能亲历或理解的。


【词语望穿秋水】  成语:望穿秋水汉语词典:望穿秋水

猜你喜欢

  • 贯鱼之次

    《后汉书.杨赐传》:“慎贯鱼之次,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,遐迩有愤怨之声。”李贤注引《易.剥卦》曰:“‘贯鱼,以宫人宠。’言王者御宫人,如贯鱼之有次序也。”后因以“贯鱼之次”形容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。亦

  • 真妃餐霞

    南朝梁.陶弘景《真诰》卷二:“六月二十九日九华真妃授书曰:景应双粲,云会元落(元,同玄)。龙秀五空,採琼阆台。长歌灵幙,焕启玉扉。渺矣遗世,与世长辞。霞轸绛波,电赴紫棲。共携清响之外,同游云秀广巖,岂

  • 结缨而死

    缨(yīiīing英):系在脸下巴底下之帽带子。此典指子路被乱军砍断帽带子,他系帽带子,被杀死。子路(前542年——前480年),仲氏,名由,又字季路。春秋末鲁国卞(今山东泗水)人。孔子学生。性爽直勇

  • 卞和献宝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喻怀忠贞以献宝才。《史记.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昔卞和献宝,楚王刖之。”

  • 熙朝

    旧指盛明之世,多用来称颂当时的王朝。宋代曾肇《贺元祐四年明堂礼成肆赦表》:“讲兹巨典,属在熙朝。”【词语熙朝】   汉语大词典:熙朝

  • 画狱无入

    源见“画地为牢”。指未受囚狱之辱者。南朝梁简文帝《罢雍州恩教》:“折以片言,事关往圣,寄之勿扰,传彼昔贤,故克木不对,画狱无入。”

  • 补天手

    西汉.刘安等撰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往古之时,四极废,九州裂。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,火爁炎(焚烧蔓延)而不灭,水浩洋而不息,猛兽食颛民(音zhuān,善良的人民),鸷鸟(指凶禽)攫老弱。于是女娲氏炼五彩

  • 东市

    源见“朝衣东市”。指刑场。《晋书.宣帝纪》:“公居伊周之任,挟天子,杖天威,孰敢不从?舍此而欲就东市,岂不痛哉!”【词语东市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市

  • 怀绶朱公

    《汉书.朱买臣传》载:朱买臣拜为故乡会稽太守,他“衣故衣,怀其绶印,步归郡邸”。郡吏故旧起初不理睬,及验其绶印,方知是新太守赴任,众大惊自责“妄诞”。后以“怀绶朱公”指新发迹的官僚。宋史浩《满庭芳.代

  • 比佽

    《诗.唐风.杕杜》:“嗟行之人,胡不比焉。人无兄弟,胡不佽焉。”比,辅;佽,助。后以“比佽”谓辅助。宋叶適《祭陈同甫文》:“以智开物,以机动事;学而得之,又相比佽。”【词语比佽】   汉语大词典:比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