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既来之,则安之

既来之,则安之

来,原指招徕。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。来了之后,就要把他们安顿好。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,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。春秋末年,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,以扩大自己地盘。季氏家臣冉有和子路向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并为季孙氏行动加以辩解。孔子立即对他们进行了批评,并说古代诸候和大夫都不怕财富少,而怕不平均,不怕穷而怕不安定。如果能做到这些,即使远方人不信服,也不用武力攻打,而是用仁义感化招徕他们,如果已来投奔,就要设法让他们安顿下来,现在你们作季氏家臣,不但不能使远方人民受感化而前来投奔,反而在内部掀起战争。我担心季氏所忧虑的不在于颛臾这个小国,却在宫廷之内啊!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求!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,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吴昌龄《张大师》第一折:“你原来是桂花仙子……既来之,则安之。仙子请坐,容小生递一杯酒咱。仙子满饮此杯。”


其他 已经到了这里,就应该适应这里环境而安下心来。语出《论语·季氏》:“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,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程石说~,干脆咱们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清扫清扫,彻底轻松一下。”△多用于表示人的处事行为。↔挥之不去


【词语既来之,则安之】  成语:既来之,则安之汉语词典:既来之,则安之

猜你喜欢

  • 死矣盆成括

    盆成括:盆成,复姓;括,名。战国时人。 原意是说盆成括会死的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盆成括仕于齐,孟子曰:‘死矣盆成括!’”后有人将“盆”解释成“浴盆”,将“括”解释成“沈括”,用以调侃。元.宋元

  • 顾渚茶

    宋.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长兴县:顾渚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昔吴王夫差,顾其渚次,原隰平衍,为都邑之所。今崖谷林薄之中,多产茶茗,以充岁贡。”顾渚产名茶,以春秋时吴王夫差“顾其渚次”而得名。后用为咏茶的典

  • 麋鹿姑苏游

    源见“鹿走姑苏台”。比喻国家败亡。或抒发衰亡的感慨。唐张九龄《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》诗:“桑田东海变,麋鹿姑苏游。”

  • 七男八婿

    同“七子八婿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蔡公逼试》:“娘年老,八十余,眼儿昏又聋着两耳,又没个七男八婿,只有一个孩儿,要供他甘旨。”见“七子八婿”。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娘年老,八十馀,眼儿昏又聋着

  • 凌波微步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仙女飘逸轻盈的步履。唐温庭筠《锦鞋赋》:“凌波微步瞥陈王,既蹀躞而容与。”【词语凌波微步】  成语:凌波微步汉语大词典:凌波微步

  • 自非圣人,外宁,必有内忧

    如果不是圣人,外部安定,内部必然有优患。 古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,没有外患,内部就会出乱子。除非圣人在位,方才可以避免。语出《左传.成公十六年》:“范文子曰:‘唯圣人能外内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,必有内

  • 桂折一枝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喻登科及第。唐白居易《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》诗:“自知群从为儒少,岂料词场中第频。桂折一枝先许我,杨穿三叶尽惊人。”述补 乡试考中,泛指登科及第。唐·白居易《喜敏申及第偶示所怀》:“自

  • 苏模棱

    源见“模棱两可”。泛指遇事不置可否、处世圆滑的官员。清赵翼《读史》诗之十四:“荐一苏模棱,庸庸但伴食。”

  • 眉间点黄

    同“眉间黄色”。宋郭应祥《柳梢青.送别陈廉州于一片潇湘》词:“且须缓举离觞,细看取、眉间点黄。未到还珠,已闻赐玺,归近清光。”

  • 枕尸股哭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(齐庄)公踰墙,又射之,中股,反坠,遂弑之。……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,……门启而入,枕尸股而哭。兴(仆地而哭后站起身),三踊而出(踊,即“辟踊”之踊。辟,捶胸;踊,顿足。捶胸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