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旁观者清

旁观者清

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,比当事者看得清楚。原作“旁观见审”。出自唐元行冲之语。元行冲(653-729年),名澹(dàn淡),以字行。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博学多通,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。进士及第。累迁通事舍人,太常少卿。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、右散骑常侍、东都副留守、大理卿等,但他志在著作,不愿任此类职务,遂改任弘文馆学士、国子祭酒等职。曾编过《魏典》三十篇,并为唐玄宗自注的《孝经》和魏徵所著《类礼》一书撰义疏。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,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。为此,他又著《释疑》篇以自释。其中便曾讲到“往往当局者迷惑,而‘傍观见审’。”后人遂作“旁观者清”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102《元行冲传》3179页:“客曰:‘当局称迷,傍观见审,累朝铨定,故是周详,何所为疑,不为申列?’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9“说起来,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。常言道,傍观者清,当局者迷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55回:“俗语说:‘旁观者清’,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,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,二奶奶没行到,姑娘竟一添减。”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26回:“从来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,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?”


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。语出《红楼梦》55回:“俗话说旁观者清。”费宏达《女人们》:“常言道当事者迷,~,自己怎么给粘糊了。”△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。→洞若观火 ↔当事者迷。 也作“傍观者清”。


【词语旁观者清】  成语:旁观者清汉语词典:旁观者清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鹊填河

    同“乌鹊填桥”。元马祖常《无题》诗之三:“三湘潇洒恨无潮,乌鹊填河愿有桥。”

  • 行尸走肉

    喻庸碌无能,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.后汉》:“(任末)临终诫曰:‘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’”并列 行尸,走动的尸体。走肉,会走动,但没有灵魂的肉体。比喻人

  • 鄂衾

    同“鄂君被”。清 半标子《忒忒令.题情》套曲:“夹路遗潘果,同舟覆鄂衾。”【词语鄂衾】   汉语大词典:鄂衾

  • 鹏翼扶摇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喻奋发向上,仕途腾达。清黄遵宪《将应廷试感怀》诗:“暂垂鹏翼扶摇势,一学蝇头世俗书。”

  • 凤德之衰

    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。喻指贤者晚年操行有缺失。《晋书.周?传》:“初,?以雅望获海内盛名。后颇以酒失……庾亮曰:‘周侯末年,所谓凤德之衰。’”

  • 巾帼赠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明帝纪》:“是月诸葛亮出斜谷,屯谓南,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。诏宣王:‘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,彼进不得志,退无与战,久停则粮尽,虏略无所获,则必走矣。走而追之,以逸待劳,全胜之道也。’”下裴

  • 被发入山

    即“披( ㄆㄧ pī 披)发入山”,意为隐居。《三国志.蜀志.刘备传》裴松之注:孙权欲取蜀。“遣周瑜率水军住夏口,备不听军过,谓瑜曰:‘汝欲取蜀,吾当被发入山,不失信于天下也。’。连动 被,同“披

  • 菽水

    源见“菽水承欢”。指贫家孝子供养父母的粗粮饮食。宋陆游《湖堤暮归》诗:“俗孝家家供菽水,农勤处处筑陂塘。”【词语菽水】   汉语大词典:菽水

  • 椒花属思

    源见“椒花颂”。称颂女子富于文才。唐吴融《个人三十韵》:“柳絮联章敏,椒花属思清。”

  • 凫飞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县令上任或离去。宋刘克庄《送薛明府》诗:“只恐凫飞后,民间事事新。”【词语凫飞】   汉语大词典:凫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