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晋书.王羲之传》:“王羲之字逸少,司徒导之从子也。……有七子,知名者五人。玄之早卒。次凝之,亦工草隶,仕历江州刺史、左将军、会稽内史。”除玄之、凝之外,知名者还有王徽之、王操之、王献之。晋代书法家王
源见“未雨绸缪”。喻勤于经营,防患未然。宋叶適《除知建康到任谢表》:“诵桑土绸缪之句,尤在恩勤。”明张居正《门生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》:“虽桑土绸缪,不劬如此矣。”并列 桑土,桑树的根、皮。绸缪,指修缮
曲:使弯曲。突:烟囱。徙:搬走,移开。薪:柴火。曲突徙薪:把烟囱改建成弯曲的,把灶旁的柴火移开。指提出预防火患的人。焦头烂额:形容头部被火烧伤得很严重。指救火被烧伤的人。 对提出防火建议的人没有感谢
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载: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七步中成诗,不成者行大法,曹植应声即成一首,诗中有“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”语。曹植七步成诗,以豆自喻,以萁喻曹丕,谓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终于感动曹丕,
源见“画地为牢”、“刻木为吏”。画地为牢,刻木为吏。用为深嫉狱吏之词。《梁书.王僧儒传》:“盖画地刻木,昔人所恶,丛棘既累,于何可闻,所以握手恋恋,离别珍重。”并列 画地为牢,刻木为吏。后用于深恶狱吏
《诗.魏风.葛屦》:“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”高亨注:“要,读为腰,用为动词,即缝裙子的腰。襋,底襟,用为动词,即缝裙子的底襟。”后以“要襋”指好衣服。宋苏轼《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》诗:“山人乐此耳,寂寞
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。该命题虽于揭示事物与概念、个体与一般之间的差异作出了贡献,但却过分夸大了这种差异,从而导致了违犯客观事实的错误结论。因而,后世多将白马非马作为形而上学和诡辩的代用词。有
唐吴兢《贞观政要》:“林深则鸟栖,水广则鱼游,仁义积则物自归之。”林木茂密,则百鸟栖集;国家实行仁义,则万物归依。
老练而隐重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二回:“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,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,何况于你?”见“老成练达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12回:“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,便是个~人也只得如此,何况于你?”【词语练
源见“成都卖卜”。指严君平。因在成都卖卜,故称。唐张九龄《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》诗:“蜀严化已久,沉冥空所思。”【词语蜀严】 汉语大词典:蜀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