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质彬彬

文质彬彬

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,又有雅致的风度。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,态度闲雅。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。他认为,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,不免陷于粗野;而文采超过朴实,则又陷于虚夸。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,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王勃《三国论》:“文帝富于春秋,光膺禅位,临朝恭俭,博览坟籍,文质彬彬,庶几君子者也。” 《古今杂剧》元《费唐臣贬黄州》三:“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,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。” 《毛泽东选集·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,不是做文章,不是绘画绣花,不能那样雅致,那样从容不迫,文质彬彬,那样温良恭俭让。革命是暴动,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。”


主谓 彬彬,谐调配合。多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,态度从容。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《镜花缘》15回:“唐敖看那尹玉生得~,极其清秀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举止态度方面。→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温柔敦厚 斯斯文文 ↔袒裼裸裎 敞胸露怀暴戾恣睢。也作“彬彬文质”、“文质斌斌”。


解释文:文雅。质:朴实。彬彬:文质各占一半的形貌。形容文华质朴配合得宜,既有文采,又很朴实。后常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。

出处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
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,做人要既文雅又朴实。他说:“如果过于朴实,使得朴实超过了文雅,就显得粗陋;如果过于文雅,使得文雅超过了朴实,则会显得浮华。只有文雅和朴实各占一半,配合得当,才是君子。”

孔子对于质和文的论述,其实涉及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,后代将其加以推广,应用到为人处世、撰文写作等许多方面,总体要求是内容要与形式配合得当,只有两者配合得当,才称得上完美、完善。

近义温文尔雅

例句

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眼镜,显得文质彬彬的。


【词语文质彬彬】  成语:文质彬彬汉语词典:文质彬彬

猜你喜欢

  • 对影三人

    唐李白《月下独酌》诗: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,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意为人与影、月成三,后遂以“对影三人”谓无亲友的独酌。宋徐俯《念奴娇》词:“对影三人聊痛饮,一洗闲愁千斛。”

  • 桃叶

    同“桃叶桃根”。唐皇甫松《江上送别》诗:“隔筵桃叶泣,吹管杏花飘。”清唐孙华《贺王冰庵太守纳姬》诗之一:“许迎桃叶久逡巡,谁道褰帏事果真。”【词语桃叶】   汉语大词典:桃叶

  • 藏舟去壑

    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夫藏舟于壑,藏山于泽,谓之固矣。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,昧者不知也。”郭象注:“舟日易矣,而视之若旧;山日更矣,而视之若前……故向者之我,非复今我也,我与今俱往,岂常守故哉?”王先

  • 湔衣

    同“湔裙”。唐张说《晦日》诗:“晦日嫌春浅,江浦看湔衣。”【词语湔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湔衣

  • 掷双金

    源见“掷地金声”。对别人文章的称美。唐钱起《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》:“兴来文雅振,清韵掷双金。”

  • 吴士吞爻

    《三国志.虞翻传》:“〔翻〕又为《老子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国语》训注,皆传于世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虞翻别传》:“翻初立《易》注,奏上曰:‘臣闻六经之始,莫大阴阳……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,放发披鹿裘,布《

  • 五经笥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装五经的竹箱。称精通经学的人。唐 刘?《隋唐嘉话》卷上:“虞秘书世南曰:‘昔任彦昇善谈经籍,时称为五经笥。’”亦喻指饱学之腹。唐李颀《春送从叔游襄阳》诗:“向用五经笥,今为千里行。”

  • 拔来报往

    《礼记.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报:通“赴”、读为赴疾之赴。拔、报:都是疾的意思。意为速来速往。后也指往来频繁。《聊斋志异.阿纤》:“拔来报往。蹀躞甚劳。”并列 报,原读fù,通“赴”,迅速。来往

  • 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

    疏影:稀疏枝干的投影。暗香:清幽的香气。 稀疏不整的树影倒映在清浅的水底,在黄昏的朦胧月色中飘散着缕缕幽香。 宋人咏梅的名句。语出宋.林逋《山园小梅》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刘欣耕《

  • 请先入瓮

    源见“请君入瓮”。谓先受审认罪。元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二折:“则说老匹夫请先入瓮。”【词语请先入瓮】  成语:请先入瓮汉语大词典:请先入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