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武并用

文武并用

指陆贾回答高祖刘邦说:文治武功要合并运用。后以此典指既重文治,又重武功,两手并用。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,建立汉朝,不懂文治,儒生陆贾却经常在他面前称说《诗》、《书》。刘邦骂道:老子的天下是靠骑马打仗用武力得到的,要读什么《诗》、《书》!陆贾回答说:“您在马上作战取得天下,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?且看商汤王、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,便顺应形势以文治巩固政权,文治武功合并运用,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啊!从前吴王夫差和智伯穷兵黩武以至败亡;秦朝使用严刑苛法不加改变,终于毁灭自己。当时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以后,施行仁义,效法古代圣王,陛下又怎么能够取得天下?”此典又作“文武之道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7《郦生陆贾列传》2699页:“陆生曰:‘居马上得之,宁可以马上治之乎?且汤(商汤王)、武(周武王)逆取而顺守之,文武并用,长久之术也。昔者吴王夫差(春秋末期吴国国君,曾带兵攻越、败齐,与晋争霸,后被越国战败,自杀)、智伯(春秋末期晋国大夫,曾与韩、赵、魏三家瓜分范氏、中行氏土地,后又想灭赵氏,反被赵氏所灭)极武而亡;秦任刑法不变,卒灭赵氏(指秦王朝。秦始皇祖先一支造父被封于赵城,因此姓赵。嬴姓与赵姓同祖先,故秦始皇嬴政也称赵政)。乡使(假使)秦已并天下,行仁义,法先圣,陛下安得而有之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文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 唐·房玄龄等撰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诚宜经纶稽古,建明学业,以训后生,渐之教义,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,俎豆之仪幽而更彰。” 唐·刘禹锡《上门下裴相公》:“夫异同之论,我以独见剖之;文武之道,我以全材统之;崇高之位,我以大功居之。”


主谓 既重视文治,又重视武功。语本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居马上得之,宁可以马上治之乎? 且(商)汤、(周)武逆取而以顺守之,文武兼用,长久之术也。”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,垂拱而治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治国之道方面。→文治武功↔文恬武嬉


【词语文武并用】  成语:文武并用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阳麾戈

    同“鲁阳挥戈”。唐杨炯《浑天赋》:“鲁阳麾戈兮转西日,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。”见“鲁阳挥戈”。唐·杨炯《浑天赋》:“~兮转于西日,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。”【词语鲁阳麾戈】  成语:鲁阳麾戈汉语大词典:鲁阳

  • 楚山玉

    同“楚璞”。唐孟郊《答姚怤见寄》诗:“行吟楚山玉,义泪沾衣巾。”

  • 虫流

    《韩非子.十过》载: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,任用竖刁,专权乱政。桓公死,诸子争立,陈尸三月不收,尸虫流出户外。后因以“虫流”为死不得葬的典故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名实》:“或虫流而莫敛,或逆窜于申亥,或擢

  • 风行水上

    风在水上运行。 比喻文章自然流畅。语出《易.涣》:“象曰:风行水上,涣。”明.王世贞《归太仆赞》:“风行水上,涣为文章。”明.李贽《焚书.杂述.杂说》:“风行水上之文,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。”清.刘

  • 谢家草

    源见“梦惠连”。借指虚无之物。清 郑由熙《新水令.自题涟漪填词图》套曲:“只譬如叶公龙,只譬如庄生蝶,只譬如谢家草,向虚无缥渺间,蓦现出蓬莱岛。”

  • 同气

    源见“同声相应”。喻指志趣相投者。曹亚伯《武昌日知会之破案》:“〔黄冈军学界讲习会〕广结同气,故其宣传甚有力。”【词语同气】   汉语大词典:同气

  • 博凉州

    源见“斗酒博凉州”。谓贿赂得官或称赞酒美。宋陆游《比从人觅酒皆酸薄戏作此诗》:“酒尽聊凭折简求,不知人要博凉州。”

  • 便便饱五经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清宋琬《行路难》诗之二:“便便饱五经,岂若工三语。”

  • 殷浩才略

    《世说新语.品藻》:“殷侯(浩)既废,桓公(温,字元子)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(殷浩字)共骑竹马,我弃去已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桓温素轻殷浩,举少时骑竹马游戏之事,意在说明浩从小就不如自己。后因用为

  • 奚奴丽句

    同“锦囊佳句”。宋曹勋《二郎神》词:“甚觑著花开,频惊屈指,谩写奚奴丽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