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敌忾同仇

敌忾同仇

又作“同仇敌忾”。敌:对抗。忾:愤怒。 同仇;共同对仇敌。指共同愤起对抗外敌。李宗羲(?-1884年),字雨亭,开县(今四川开县)人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进士。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升两江总督。当时清廷命令修建圆明园,李宗羲上奏条陈说:“外国有日本人来侵略欺侮,国内有各地民众起义的忧虑,这对于天道时机、人情事理,都有可以深加考虑的地方。呈清朝廷节省营造修建,减少衣服、车马过奢等费用。”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李宗羲又上奏条陈说:“天空星象变幻多次出现,外国人侵略祸患正如火烧旺盛。上年(同治十二年,1873年)御史(专职监察官)沈淮曾经上奏呈请停止修建圆明园工程,我也冒昧贡献愚蠢的诚意。现在还有不能不说的话,当今大局艰难困苦,收入短少,这是事件之一。现今外国人侵入肢体,圆明园距离北京城内有几十里,既没有坚强城防,又没有大队护卫的兵士。连年以来,每次遇到百姓、教会争斗,外国人出动以倚仗兵船武力来要挟。天津早晨有军事行动的警报,那就是海淀地区晚上受到惊扰。皇帝侍奉皇太后在圆明园,这是我们臣子所感到万分不安的了。如果得到皇帝君权立即决断,迅速停止圆明园修建工程,使全国的百姓,知道皇帝有躺卧薪草品尝苦胆的思想,必定一致振愤共同对抗外敌的气慨。”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426《李宗羲传》12244、12245页:“时诏修圆明园,宗羲疏言:‘外侮内患,天时人事,皆有可虑。请省营缮,减服、御。’十三年,又疏言:‘星变屡见,外患方炽。上年御史沈淮奏请停止园工,臣亦冒贡愚忱。兹复有不能已于言者,时局艰难,度支短绌,特一端耳。今外人入处肘腋,圆明园距京城数十里,既无坚城管钥之固,复少大枝护卫之兵。频年以来,每遇民、教争斗,外人动挟兵船要求。天津朝警,则海淀夕惊。皇上奉皇太后于此,此臣所万分不安者也。如蒙皇上乾纲立断,速谕停工,天下臣民,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,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梁启超《论教育当定宗旨》:“则宜法德意志,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。”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17节:“我辈苟坚持此主义,虽复中道以死,而此同仇敌忾之念,犹将传诸我子孙。”


见“同仇敌忾”。方令孺《母亲的话》:“他们就行动起来了,自动的参加革命组织,一个个就从我身边走出去。我没有说什么,因为我一样的和他们~。”


【词语敌忾同仇】  成语:敌忾同仇汉语词典:敌忾同仇

猜你喜欢

  • 共被眠

    同“共被同寝”。唐卢纶《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》诗:“遥想称觞后,唯当共被眠。”

  • 虎头燕额

    见“燕颔虬须”。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掷果》:“我~,羞杀他脸似桃花。”【词语虎头燕额】  成语:虎头燕额汉语大词典:虎头燕额

  • 不知甘苦

    《墨子.非攻上》:“少尝苦曰苦,多尝苦曰甘,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。”后多指没有亲身体验,不知事情经过的艰难为“不知甘苦”。述宾 不知道甜的和苦的。形容不知道事情内中的艰辛。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少

  • 叹冯唐

    源见“冯唐易老”。谓慨叹生不逢时,命运不好或年已衰老。唐权德舆《和职方殷郎中呈诸公并见寄》:“还希驻辇问,莫自叹冯唐。”

  • 折五鹿

    同“折五鹿角”。清王涛《赠唐魏公》诗:“雄辩惊四筵,高谈折五鹿。”

  • 中饱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右下》:“薄疑谓赵简主曰:‘君之国中饱。’简主欣然而喜曰:‘何如焉?’对曰:‘府库空虚于上,百姓贫饿于下,然而奸吏富矣。’”意思是上则国库空虚,下则百姓贫穷,于中富了那些奸吏。后称以不

  •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

    这样的人得了这样的病。 表示对人感染某种疾病的惋惜之情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问之,自牖执其手,曰:‘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’”《南史.周兴嗣传》:“帝抚其手,嗟曰:‘斯人而有

  • 刚愎自用

    刚愎,强硬固执;自用,靠主观想象行事。刚愎自用,表示傲慢成性,听不进不同意见。公元前597年,楚庄王率师伐郑,与之订城下之盟。不久之后,晋国以荀林父为将,率军救郑。闻知楚、郑两国已结盟,荀林父就想率军

  • 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
    表示既有书本知识,又有社会经历。 形容入学问渊博,见多识广。语出元.方回《六言四首.自来》:“读万卷行万里,酌一杯题一诗,颓龄如此如此,豪气已而已而。”后多引作〔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〕。明.钟惺《题马

  • 缓带之思

    《穀梁传.文公十八年》:“侄娣者,不孤子之意也。一人有子,三人缓带。”杨士勋疏:“缓带者,优游之称也。”后因用“缓带之思”为表示求子心切之典。清姚鼐《伍母陈孺人六十寿序》:“〔杨孺人〕贤明而好义,急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