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捉襟见肘

捉襟见肘

同“捉衿见肘”。唐李商隐《上尚书范阳公启》之二:“捉襟肘见,免类于前哲;裂裳裹踵,无取于昔人。”清林则徐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》:“犹藉民间钱票通行,稍可济民用之不足,若不许其用票,恐捉襟见肘之状,更有立至者矣。”


见“捉衿见肘”。张廷竹《命运》:“生活变得困窘了,三级电焊工开始~,于是他拼命地挣加班工资。”


捉襟见肘”形容衣服破烂,一般用以比喻顾此失彼、穷于应付之意。

“襟”,古代衣服的交领。 《诗·郑风·子襟》: “青青子襟。”传: “青襟,青领也,学子之所服。”《尔雅·释器》: “衣眥 ( zì) 谓之襟。”郭璞注: “谓颈交处。”后指衣服的前幅,如大襟、对襟,因而有 “衣襟”一语。

“肘 ( zhǒu) ”,上臂与前臂的交接处,武汉地区方言叫做 “倒拐子”。

“捉”是何义呢?

《说文·手部》: “捉,搤也。……一曰握也。”段注: “上文云握者,搤持也,与此为转注。”知 “捉”为握、持义。握、持与拿、牵等义同,因而有 “捉拿”一语。

“捉”,在此有 “整理”义。 “捉襟”即为整理衣服。整理衣服时而肘露出即为 “捉襟见肘”。

庄子·让王》: “曾子居卫……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 ( 断) ,捉襟而肘见。”后即以 “捉襟见肘”形容贫困,比喻穷于应付之意。


【词语捉襟见肘】  成语:捉襟见肘汉语词典:捉襟见肘

猜你喜欢

  • 醉倒山翁

    同“醉倒山公”。宋周邦彦《齐天乐.秋思》词:“正玉液新篘,蟹螯初荐,醉倒山翁,但愁斜照敛。”

  • 山阳旧曲

    同“山阳笛”。唐温庭筠《上宰相启》诗之二:“则卫馆遗孤,常闻出涕;山阳旧曲,不独伤心。”

  • 邯郸吕公枕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指虚无短暂。元 萨都剌《鹦鹉曲》:“繁华一梦人不知,万事邯郸吕公枕。”

  • 竟陵体

    亦称“竟陵派”,明末的文字流派。与“公安派”同时,以钟惺(1574-1624年)、谭元春(1586-1637年)为首。因两人都是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故名。他们于诗文反对拟古,亦要求抒写性灵,但又以公

  • 五湖

    源见“范蠡扁舟”。指隐遁之所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正郭》:“法当仰隮商 洛,俯泛五湖,追巢父于峻岭,寻渔父于沧浪。”【词语五湖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湖

  • 乐箪瓢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谓安贫乐道。宋陆游《东斋杂书》诗:“百年乐箪瓢,千载仰山斗。”

  • 龙势

    晋王嘉《拾遗记.少昊》:“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,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。”后因以“龙势”指盘屈夭矫如龙之物。隋炀帝《白马篇》:“阵移龙势动,营开虎翼张。”【词语龙势】   汉语大词典:龙势

  • 秦川锦

    源见“织锦回文”。指苏蕙织的回文诗锦图。因苏蕙为始平人,属古秦川地区,故称。清黄景仁《春闺怨》诗:“字尽秦川锦,胶枯蜀国弦。”

  • 鸿都买第

    《后汉书.崔寔传》:“灵帝时,开鸿都门榜卖官爵,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。”《陈书.袁宪传》:“时生徒对策,多行贿赂,文豪请具束脩,君正曰:‘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?’”后因以“鸿都买第”泛指买官行贿。清

  • 伯玉行年

    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指五十岁。清宋琬《浣溪沙.题余澹心五十小像》词之一:“伯玉行年非已断,少陵垂老懒逾真。冶城花月乐千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