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怙恶不悛

怙恶不悛

原作“长恶不悛”。形容一贯作恶,不肯悔改。公元前720年,郑庄公以与周王室发生战争而要求和陈国和好。陈桓公予以拒绝。执政大夫公子佗劝他,亲近贤人,和睦邻国,是国家的珍宝。您应该答应郑国的和好要求。陈桓公终未采纳。左丘明评论这一事件说:“好事不可丢弃,坏事不能使之滋长,这就是说的陈桓公啊!”他“长恶不悛”,结果会自取其害。公元前717年,郑庄公派兵攻打陈国,陈国吃了大败仗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往岁,郑伯请成于陈,陈侯不许。五父谏曰:‘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。君其许郑。’陈侯曰:‘宋、卫实难,郑何能为。’遂不许。君子曰:‘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。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,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范晔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:“讳恶不悛,卒至亡灭。” 元·托托《宋史·王化基传》:“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,其或怙恶不悛,恃远肆毒,小民罹殃,卒莫上诉。”


连动 悛,悔改。坚持行恶,不思改悔。《宋史·王化基传》:“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,其或~,恃远肆毒,小民罹殃,卒莫上诉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形容人的劣行。→怙过不悛 ↔洗心革面 闻过则喜。也作“怙恶不改”。


【词语怙恶不悛】  成语:怙恶不悛汉语词典:怙恶不悛

猜你喜欢

  • 豚蹄穰田

    比喻持少而望奢。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:“今者臣从东方来,见道旁有穰田者,操一豚蹄,酒一盂,祝曰:‘瓯窭满篝,污邪满车,五谷蕃熟,穰穰满家。’臣见其所持者狭,而所欲者丰,故笑之。”穰田:为田求丰年。穰穰:

  • 羞与哙伍

    哙(kuài快):樊哙,汉初武将。此典指韩信汉初立大功,封王。但被怀疑猜忌,降为淮阴侯,他不愿比自己差的樊哙在一起。后以此典表示羞与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。韩信(?——前196年),淮阴(今江苏淮阴市西

  • 上掌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指舞姿轻盈的美人。唐李商隐《拟意》诗:“上掌真何有,倾城岂自由?”

  • 留侯借箸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载:汉三年,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代共同攻楚。“食其未行,张良从外来谒。汉王方食,曰:‘子房前!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。’具以郦生语告,曰:‘于子房何如?’良曰:‘谁为陛下画此计者?陛下事

  • 蝇营狗苟

    比喻人的贪婪无廉耻,象苍蝇的营营钻营,象狗一样苟且不正。唐代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蝇营狗苟,驱去复还。”并列 营,蝇飞之声;苟,苟且,不顾羞耻。像苍蝇那样到处飞逐,像狗那样谄媚无耻。比喻追逐名利,不顾廉耻

  • 黔娄衾

    同“黔娄被”。唐皮日休《七爱诗.元鲁山》:“既卧黔娄衾,空立陈寔碑。”【词语黔娄衾】   汉语大词典:黔娄衾

  • 燃灰

    源见“死灰复燃”。喻失势者重新得势。明刘若愚《酌中志.黑头爰立纪略》:“又一疏力救郭巩,或有嘉其义侠者,然其意实欲藉此为燃灰计耳。”【词语燃灰】   汉语大词典:燃灰

  • 死有重于泰山,有轻于鸿毛

   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,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。 表示人要死得其所。语出《燕丹子》卷下:“闻烈士之节,死有重于泰山,有轻于鸿毛者,但问用之所在耳。”汉.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

  • 使船如使马

    晋.崔豹《古今注》下卷《杂注》第七:“孙权时名舸为赤马,言如马之走陆也,又以船名驰马。”三国时,孙权以舟行喻奔马,故以各类船只命名为赤马、驰马之称。后因用“使船如使马”指南人惯使舟行水中之典。宋.柯茂

  • 饮马于河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北师次于郔。沈尹将中军,子重将左,子反将右,将饮马于河而归。”春秋时,在楚庄王建立霸权的“邲之战”的初期,楚军降服郑国后驻扎在郔,楚军的三军统帅准备以“饮马于河”为借口班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