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徒有虚名

徒有虚名

只有一个虚名,指名声虽好,无实际内容。李元忠(486-545年),赵郡柏人(今河北隆尧)人。以忠孝仁恕盛称于世。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(537年),任光州(今河南光山一带)刺史,当时正值灾荒,百姓无食,面呈菜色。元忠上表朝廷,请求开仓放赈,救济灾民,等到秋收之后再补偿所用的粮食。但朝廷只允许他用一万石粮食赈灾。元忠粗略地估计了一下,平均每家分放不过一升、一斗。只落了个赈济灾民的好名声,根本解决不了实情。于是便私自作主,拿出十五万石粮食救济百姓。赈灾之事完成后,才上表陈述这件事,朝廷不仅没有责怪他,反而嘉奖了他。

【出典】:

北齐书·李元忠传》卷22,314页:“……元忠表求赈贷,俟秋征收。被报,听用万石。元忠以为万石给人,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,徒有虚名,不救其弊,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,事讫表陈,朝廷嘉而不责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35回:“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,特往谒之。及至相见,徒有虚名,盖善善而不能用,恶恶而不能去者也。”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7回:“此人十四五岁时,在嵩山少林寺学举棒,学了些时,觉得徒有虚名,无甚出奇制胜处。”


述宾 空有其名,没有实际内容或真实本领。语出《北齐书·李元忠传》:“元忠以为万石给人,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,徒有虚名,不救其弊。”《老残游记》7回:“学了些时,觉得~,无甚出奇致胜处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学识、本领方面。→有名无实↔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。 也作“徒负虚名”、“徒拥虚名”、“徒有其名”。


【词语徒有虚名】  成语:徒有虚名汉语词典:徒有虚名

猜你喜欢

  • 官怠于有成

    见“官怠于宦成”。

  • 更仆难数

    《礼记.儒行》:“遽数之不能终其物,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”。陈澔集说:“卒遽而数之,则不能终言其事,详悉数之,非久留不可。仆,臣之摈相者。久则疲倦,虽更代其仆,亦未可得尽言之也。”后因以“更仆难数

  • 揽须

    同“揽桓须”。宋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》之二:“潇洒使君殊不俗,樽前容我揽须不?”宋陆游《舍东追凉》诗:“所恨朋侪尽,无人为揽须。”

  • 吴公

    借指政绩突出之人。唐刘禹锡《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》诗: “绮季衣冠称鬓面,吴公政事副词华。” 参见:○贾谊才【词语吴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吴公

  • 国色天香

    唐.李濬《摭异录》:“太和(即大和,唐文宗年号)中,内殿赏花,上问程修己曰:‘今京邑传唱牡丹诗,谁为首?’对曰:‘中书舍人李正封《牡丹》诗:“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。”’上叹赏移时。”《说郛》卷三引李

  • 箫声吴市

    同“吴市吹箫”。清严绳孙《桂枝香.胥江怀古》词:“始应消得,箫声吴市,那些幽怨。”

  • 三年不飞

    源见“一鸣惊人”。喻平时默默无闻。清 丘逢甲《以摄影法成澹定村心太平草庐图张六士为题长句次其韵》:“三年不飞亦已矣,岂有一举能冲天。”

  • 宋玉东家

    同“宋玉东墙”。唐 王硕《和三乡诗》:“莫教才子偏惆怅,宋玉东家是旧邻。”

  • 洛下铜驼

    源见“荆棘铜驼”。表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。宋 陈人杰《沁园春.南金又赋无愁》词:“洛下铜驼,昭陵石马,物不自愁人替愁。”

  • 窃药飞升

    源见“嫦娥奔月”。喻成仙。清 詹应甲《新水令.南楼月》套曲:“有谁见窃药飞升,料文人驾说无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