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当头棒喝

当头棒喝

五灯会元.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竖起拂子,僧便喝,师便打。又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佛教禅宗祖师为了打破学人的凡想迷情,棒喝交驰,作为特殊的施教方式。“棒”始于宣鉴,“喝”始于道一。后以“当头棒喝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。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《书》云:‘作善降祥。’此定理也。为晚近人当头棒喝,实有名征。”袁鹰《悲欢.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》:“这声音如晴天霹雳,当头棒喝,使叛徒们心惊胆战,无地自容。”


偏正 棒喝,佛家禅宗祖师促人领悟佛理时,常一棒击下,或以喝斥令答问。因以此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。《五灯会元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师问洛浦:‘从上来,一人引棒,一人行喝,阿那个亲?’曰:‘总不亲。’师曰:‘亲处作么生?’浦便喝,师乃打。”△描写人际关系。→醍醐灌顶 暮鼓晨钟←→蔽美扬恶 播糠眯目。也作“当头一击”、“当头一棒”。


解释原指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来学佛的人,常不问情由,用棍棒或呵斥作为特殊的施教方式。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。

出处五灯会元·黄檗(bò)运禅师法嗣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

唐朝时江西有个道一禅师,姓马,时称马祖。有一次,马祖的弟子百丈禅师参见他,他在百丈迷惑不解时大声一喝,使其醒悟。后来,百丈对自己的弟子回忆说:“佛法不是小事,我曾经两次参见马祖道一禅师,蒙他大喝一声,让我觉醒,领悟了佛法的真谛。而他这一声大喝,竟震得我三天都两耳发聋、两眼发黑。”

临济义玄也是唐代的著名禅师。他俗姓荆,曹州(今山东菏泽)南华人。义玄出家后,精研佛教律学,博通经论,后来云游到江西黄檗山参见希运禅师。睦州和尚当时在那里担任首座,看到义玄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,就点化他说:“你到这里已有多时,为什么不去问话?”义玄问:“问什么呢?”睦州说:“你就问:‘什么是佛法大意?’”临济便去问师傅黄檗,话还没有说完,黄檗抬手就打。义玄回来后,睦州问:“你去问话怎么样?”义玄说:“我话还没有说完,和尚就打我。”睦州就说:“你再去问。”义玄又去问,黄檗又打。就这样三度发问,三度被打。义玄搞不明白,就去拜见大愚禅师,经大愚禅师指点,才明白黄檗三打是为了警醒自己的痴呆愚昧。

此后,禅门施教也多以棒喝交加的手段,所以禅门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:“一喝大地震动,一棒须弥粉碎。”意思就是棒喝能引起心灵的震动,能消除像大山一样积压在心头的困惑。


【词语当头棒喝】  成语:当头棒喝汉语词典:当头棒喝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

    莫逆:无所违逆。 相互看着,发出会心的笑,彼此心意相通,无所违逆。 形容朋友情投意合,至好无嫌。语出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子桑户、孟子反、子琴张三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鲁迅《而已集.“

  • 金吾不禁

    唐.韦述《西都杂记》:“西都京城街衢,有金吾晓暝传呼,以禁夜行;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。”金吾:古代官名,掌管京城的戒备防务。禁:制止。原以“金吾不禁”谓古代元宵节开放夜禁,后泛指没有夜

  • 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

    谓无立足之地或一无所有。《景德传灯录.丰化和尚》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见“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”。卓锥,锥子直立的地方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扬州丰化和尚》:“~,学人向什么处

  • 天洗兵

    参见:洗甲兵

  • 卖官卖爵

    同“卖官鬻爵”。清 王汝润《馥芬居日记》:“本朝卖官卖爵,竟无一人可靠。”见“卖官鬻爵”。清·王汝润《馥芬居日记》:“本朝~,竟无一人可靠。”【词语卖官卖爵】  成语:卖官卖爵汉语大词典:卖官卖爵

  • 具庆

    《诗.小雅.楚茨》:“尔殽既将,莫怨具庆。”郑玄笺:“同姓之臣,无有怨者,而皆庆君,是其欢也。”后因以“具庆”称君臣同欢。唐白居易《答百寮〈谢许追游集宴表〉制》:“今四表无事,三农有年,思与群情,同其

  • 叩角歌

    同“饭牛歌”。唐刘沧《汶阳客舍》诗:“思乡每读《登楼赋》,对月空吟叩角歌。”

  • 轼怒蛙

    同“轼蛙”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君道》:“轼怒蛙以劝勇,避螳螂以励武。”【词语轼怒蛙】   汉语大词典:轼怒蛙

  • 才与不才间

    源见“木雁”。喻中庸处世以全身远祸。唐白居易《偶作》诗:“木雁一篇须记取,致身才与不才间。”

  • 十室九空

    形容灾荒、战乱或苛征暴敛造成百姓贫困、流离失所的惨象。《宋史.余靖传》:“今自西陲用兵,国帑虚竭,民亡储蓄,十室九空。”亡:同“无”。主谓 室,人家,房屋。十户人家有九户空虚无人。形容人民因灾荒、战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