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个“人”:动词。意谓使其变为人。火:动词。焚烧。 把佛老的教徒变为普通百姓,把佛老的书籍焚烧掉。 古人排斥佛道之语。语出唐.韩愈《原道》:“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。人其人,火其书,庐其居。”明.李
《汉书.夏侯胜传》:“始,胜每讲授,常谓诸生曰:‘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。学经不明,不如归耕。’”汉代夏侯胜精通经学。他每次授课,常对学生们说:“学好了经书,去取高官厚禄如同俯拾
同“邓通饿死”。宋何梦桂《赠唐乐天星翁》诗:“不见邓侯饿,铜山化为尘?”
同“鱼水契”。唐窦常《谒诸葛武侯庙》诗:“永安宫外有祠堂,鱼水恩深祚不长。”
唐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穷鬼有五,其名曰: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。凡此五鬼,为吾五患,饥我寒我,兴讹造讪。”后用为厄运、困境的典故。宋蒋捷《贺新郎.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》词:“据我看来何所以,一似韩
源见“封鲊”。泛指奉养父母的美食。清 丘逢甲《柬秦子质军门》诗:“思亲梦寄陶公鲊,教子经传尚父钤。”
给:富足。意思是家家都富足。也作“人给家足”。《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:“要曰强本节用,则人给家足之道也。”《汉书.成帝纪》:“而欲望百姓俭节,家给人足,岂不难哉!”并列 家家生活富裕,人人衣食充足。语出
源见“三语掾”。指“将无同”三字。后以指应对隽语。唐白居易《李?可京兆府户曹制》:“宜乎以三语自试,以一同自效。”宋苏轼《次韵道潜留别》:“异同更莫疑三语,物我终当付八还。”【词语三语】 汉语大词
只:语助词。 我的妈呀,我的天哪!不体谅人家的心哪! 本是少女因爱情得不到支持的怨愤语。 后用以泛指得不到别人的体谅。语出《诗.鄘风.柏舟》:“泛彼柏舟,在彼中河……之死矢靡它。母也天只,不谅人
源见“傅说霖”。指治国英才。唐张说《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》诗:“将兴泛舟役,必仗济川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