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张冠李戴

张冠李戴

比喻名实不符或误此为彼,而弄错了对象。明代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十二“张公帽赋”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;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,’”


主谓 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。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。柳建伟《苍茫冬日》:“岁月流得记忆都断断续续的,就弄出了一些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发生错误判断方面。


解释冠:帽子。把姓张之人的帽子戴到姓李之人的头上。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。

出处明·钱希言《戏瑕》卷三:“张公帽儿李公戴。”

明代文人钱希言在其著述《戏瑕》卷三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条下记载了这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。唐代武则天时,民间有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的歌谣。张公即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,他们是武则天的宠臣,专权跋扈,朝廷百官无不害怕,甚至武则天的侄子也都争相巴结他们。武则天晚年,朝政也多由他们兄弟专擅。李公即后来的唐中宗李显。张氏兄弟深得恩宠,花天酒地,李显当时作为太子只能装糊涂,才能保全自己的地位。所以老百姓就用此歌谣讽刺张氏兄弟受宠而李显装糊涂的荒唐现实。到宋代由此又演变出了“张公帽儿李公戴”以及“张三有钱不会使,李四会使却无钱”等谚语,表示弄错了对象或事实。

例句

他把李白的《将进酒》说成是苏轼写的,真是张冠李戴。


【词语张冠李戴】  成语:张冠李戴汉语词典:张冠李戴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瑕矫

    源见“分桃”。指弥子瑕驾君车事,表现忘情的忠诚。南朝 齐陆厥《中山王孺子妾歌》:“子瑕矫后驾,安陵泣前鱼。”

  • 天实为之

    实在是老天爷这样安排的。 表示非人力所能抗拒。语出《诗.邶风.北门》:“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?”汉.张衡《大司农鲍德诔》:“命有不永,时不我与,天实为之,孰其能御?”《晋书.郭璞传》:“天实为之,将以

  • 猗顿富

    源见“陶白之资”。指巨富。唐章孝标《上浙东元相》诗:“黎庶已同猗顿富,烟花却为相公贫。”唐陆龟蒙《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》:“乃于文学中,十倍猗顿富。”

  • 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;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

    玉帛:古代举行礼仪时使用的玉器、丝帛等礼器。 所谓礼仪,难道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器而说的吗?所谓音乐,难道仅是指钟鼓之类的乐器而说的吗? 意谓礼仪的本质在于制定名分,确立尊卑,而不在于玉帛等形式,音

  • 易箦之言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曾子寝疾,病,乐正子春坐于床下,曾元、曾申坐于足,童子隅坐而执烛。童子曰:‘华而睆,大夫之箦与?’……曾子曰:‘然。斯季孙之赐也,我未之能易也。元!起易箦!’”古礼,箦(竹席)只用

  • 阴功活蚁

    源见“宋郊渡蚁”。指好生之德。宋 陈人杰《沁园春.庚子岁自寿》词:“岂平生犹欠,阴功活蚁,从前未卜,吉地眠羊。”

  • 刻凤

    南朝.梁.刘勰《新论》:“公输之刻凤也,冠距未成,翠羽未树,见其身者,谓之龙鸱(鸱,音chī,鹞鹰),见其首者,名曰鴮鸅(音wū zé,鸟名)人皆訾其丑而笑其拙。及凤之成,翠冠云耸,朱距电摇,锦身霞散

  • 禹鼎

    《左传.宣公三年》:“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、奸。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螭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”《史记.孝武本纪》:“禹收九牧之金,铸九鼎,皆尝鬺烹上帝

  • 冯妇

    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晋人有冯妇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。则之野,有众逐虎。虎负嵎,莫之敢撄。望见冯妇,趋而迎之;冯妇攘臂下车。众皆悦之,其为士者笑之。”冯妇,古男子名,善搏虎,后用以称勇猛、凶狠的人。宋黄

  • 秋蛇

    同“春蚓秋蛇”。清唐孙华《山林》诗:“高吟惊夜鹤,落笔笑秋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