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居安思危

居安思危

意谓在和平安定之时,要时刻保持戒备,以防止各种祸患的发生。公元前564年,中原霸主晋悼公率领诸侯两度伐郑,迫使郑国背楚向晋。战争胜利后,晋悼公将郑国为求和而进献的许多礼物如乐师、乐器分出一半赐给大夫魏绛,以酬劳他帮助自己“八年之中,九合诸侯”,为建立霸业而立下的功勋。魏绛推辞不要并上书晋悼公说:“和戎狄修好,是国家的福气。八年之中,九次会合诸侯,是仰仗您的威灵和参予其事的各位大夫的功劳,我有什么贡献呢?不过我希望您既要安于目前的欢乐,又要作长远打算。《尚书》说:‘居安思危’。有这样的思想才能有准备,有了准备才能免于祸患。我不揣冒昧,谨以此言来规戒您。”晋悼公十分欣赏他的这些话,并坚持将金石之乐赐给了魏绛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,曰:‘子教寡人和诸戎狄,以正诸华,八年之中,九合诸侯,如乐之和,无所不谐,请与子乐之。’辞曰:‘夫和戎狄,国之福也,八年之中,九合诸侯,诸侯无慝,君之灵也,二三子之劳也,臣何力之有焉?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。……《书》曰:居安思危。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敢以此规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不念居安思危,或奢以俭,斯由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”


连动 处在安宁环境中要随时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。语出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书曰:‘居安思危’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敢以此规。”艾冬《土地的心事》:“中国人的~,要想居而有安再有乐,必先早早做安排。”△常用以写人们在安定环境中应该多考虑防范可能会产生的危难。→安不忘危有备无患 ↔忘战必危 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 燕雀处堂。也作“处安思危”、“居安虑危”。


【词语居安思危】  成语:居安思危汉语词典:居安思危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縢

    《尚书.金縢》:“武王疾,周公祷于三王,愿以身代。史纳其祝策于金縢匮中;其后周公因管蔡流言,避居东都,成王开匮得其祝文,乃知周公之忠勤,执书而泣,遂迎周公归成周。”因其匮缄之以金,故称金縢。縢,音té

  • 授书黄石

    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谓得到高人传授的兵法书。柳亚子《哭熊味根烈士》诗:“贯日白虹天黯淡,授书黄石事荒唐。”

  • 鄙吝祛

    《世说新语.德行》:“周子居(乘)常云:‘吾时月不见黄叔度(宪),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’。”此事又见《后汉书.黄宪传》。周乘常说,我不见黄叔度时间一长久,就会萌发计较得失之念。反过来说,如果能经常和黄宪

  • 八仙飘海,各显其能

    见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。肖达《身在苍烟落照间》:“所里的人表面上没有动静,实际暗地里都开始了运作,~了。”

  • 置之高阁

    源见“束之高阁”。比喻弃置一旁,不睬不用。清黄宗羲《蒋万为墓志铭》:“二场三场,置之高阁,去取止在头场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.练兵》:“纵有黄帝《握奇》、太公《阴符》、孙 吴心法,诸葛八阵,或置之高阁,

  • “钱”是什么? 这真是童孺皆知的问题。 “钱”就是货币。俗谓“钱能通神”,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; 今谓 “钱不是万能的,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”。旧时 “钱”曾谓之 “孔方兄”,有个瞎子走路时棍子拄到 “孔

  • 粉白不去手

    形容喜欢化妆打扮。《三国志.魏志.何晏传》裴松之注:“《魏略》曰:‘晏性自喜,动静粉白不去手,行步顾影。’”

  • 三呼渡河

    宗泽不忘恢复事。宗泽(1059-1128年)字汝霖,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)人。哲宗元祐进士。靖康元年(1126年)任磁州(今河北磁县)知州。这时金兵已渡过黄河,直逼东京(今河南开封)。宗泽赴任后募集义

  • 烧灯节

    源见“烧灯”。指元宵节。宋刘辰翁《忆秦娥》词:“烧灯节,朝京道上风和雪。”【词语烧灯节】   汉语大词典:烧灯节

  • 目眦尽裂

    眼眶裂开,形容怒目而视。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(樊哙)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主谓 眦,眼角。眼角都瞪裂开了。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。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