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尾生抱柱

尾生抱柱

尾生,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。尾生抱柱,即喻坚守信约,至死不渝。盗跖说,世人所称道的贤士,有伯夷、叔齐、鲍焦、申徒狄、介子推、尾生等六人。其中伯夷、叔齐,离别亲人,远奔他乡,饿死首阳山上,骨肉都没有安葬;鲍焦故作清高,对当时社会进行抨击,结果抱木而死;申徒狄听说商汤要让位,谏之不听,投河而死;介之推曾从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,极尽忠诚。后来跑到绵山,被火烧死;尾生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,至期,女子不来,而大水适至,尾生抱着桥墩子被水淹死。这六个人,无异于是抛弃野外的死狗、野猪和拿着瓢四处要饭的乞丐,都是为名利蒙住了,不顾念自己身体而丢掉了性命的啊!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盗跖》:“世之所谓贤士;伯夷、叔齐。伯夷、叔齐辞孤竹之君,而饿死于首阳之山,骨肉不葬。鲍焦饰行非世,抱木而死。申徒狄谏而不听,负石自投于河,为鱼鳖所食。介之推至忠也,自割其股以食文公。文公后背之,子推怒而去,抱木而燔死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此六子者,无疑于磔犬流豕,操瓢而乞者,皆离名轻死,不念本养寿命者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走,抱柱而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朝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 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尾生与相爱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,女子不来,河水上涨,尾生坚持等候不走,直至抱着桥柱被淹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守约不变,也以“抱柱信”等指相爱男女订的期约。

【典形】 抱梁、抱梁期、抱桥、抱柱信、桥下期、水至不去、尾生抱柱、柱下留期信、尾生柱。

【示例】

〔抱梁〕 南朝宋·鲍照《幽兰》之三:“结佩徒分明,抱梁辄乖忤。”

〔抱梁期〕 南朝梁·萧衍《秋歌》之二:“当信抱梁期,莫听回风音。”

〔抱桥〕 宋·刘筠《又赠一绝》:“风波若未乖前约,一死何曾更抱桥。”

〔抱柱信〕 唐·李白 《长干行》:“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”

〔桥下期〕 清·黄景仁《庐州客舍寄宜兴万黍维》:“抱柱曾惭桥下期,买舟末果山阴访。”

〔水至不去〕 唐·李白《秦女卷衣》:“水至亦不去,熊来尚可当。”

〔尾生抱柱〕 唐·张祜《途次扬州赠崔荆》:“尾生从抱柱,颜子也酺糟。”

〔柱下留期信〕 唐·骆宾王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》:“只言柱下留期信,好欲将心学松蕣。”


【词语尾生抱柱】  成语:尾生抱柱汉语词典:尾生抱柱

猜你喜欢

  • 包胥哭庭

    同“包胥哭秦”。清蒋士铨《桂林霜.完忠》:“始而学包胥哭庭,既而仿尉佗称帝。”

  • 席不暇煖

    见“席不暇暖”。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白孤剑谁托,悲歌自怜,迫于恓惶,~。”

  • 石上三生梦

    源见“三生石”。指前因宿缘的虚幻之事。元 汪元亨《沉醉东风.归田》曲:“想世间百岁人,似石上三生梦,转头来谁是英雄?”

  • 入境问禁

    进入别国的国境,须先了解那一国的法禁,以免触犯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竟:境,指国境。国:都城。偏正 禁,法令,禁律。进入别的国家或地区,先要问明当地的禁令,以免触

  • 齑瓮

    源见“黄齑三百瓮”。喻指文士蹭蹬不达的贫寒生活。宋陆游《书意》诗之二:“余禄正应齑瓮在,宿酲时卧酒垆旁。”

  • 禽海

    源见“精卫填海”。喻冤海。清顾炎武《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》诗:“禽海填应满,鳌山抃岂倾。”

  • 餐毡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借指身居异地、含辛茹苦而心向朝廷的崇高气节。宋苏轼《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》之一:“自笑餐毡典属国,来看换酒谪仙人。”【词语餐毡】   汉语大词典:餐毡

  • 问天呵壁

    同“呵壁问天”。清黄景仁《霜叶飞.湘江夜泊》词:“又恐惹、冲冠发指,问天呵壁从头起。”【词语问天呵壁】  成语:问天呵壁汉语大词典:问天呵壁

  • 主少国疑

    指田文对吴起说:魏国继位之君主年纪很轻,国内又不安定。后以此典比喻新即位的君主年少,人心浮动不安。田文,当时魏国的大臣。吴起任西河(郡名,一称河西,辖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)守,很有声誉。后来,魏国设

  • 讷于言而敏于行

    见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