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尔虞我诈

尔虞我诈

或用作“此诈彼虞”、“尔诈我虞”。形容互相猜疑,互相欺骗,勾心斗角。公元前595年秋,楚庄王出兵伐宋,相持几个月,双方均疲惫不堪。为了迫使宋国求和,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,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,以作久驻之状。宋国上下十分恐惧,派出大臣华元乘夜进入楚军营垒,突然冲进主将公子侧房中,向他说明宋国已经达到了“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爨”的地步。如果楚国退出三十里,则愿求和;如仍不退,则宁愿拼到底也不投降。”楚国得知这一情况,当即退军三十里,两国缔结了盟约。盟约中称:“我们两国互不欺诈,互相信任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宋及楚平。华元为质。盟曰:‘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崔致远《谢诏示徐州事宜表》:“况是邻藩,岂谋侵扰,彼无此诈,此无彼虞。” 《毛泽东选集·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、办法和前途》:“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,尔诈我虞是不行的。”


见“尔诈我虞”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他们还谈到商场上的~,官场上的阿谀奉迎贪赃枉法。”


解释尔:你。虞、诈:欺诈。形容互不信任,互相欺骗。

出处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
春秋时期,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齐国。从楚国到齐国,要途经宋国,申舟出使时,楚王给他说不用向宋国借道。申舟说:“宋国是个糊涂的国家,如果不借道,我就一定会被杀掉。”楚王说:“如果你被杀,我就出兵灭了宋国。”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,后来果然被宋国杀掉。

楚王于是发兵进攻宋国,围困了九个多月还没有攻下,楚王就想退兵。申舟的儿子说:“先父甘冒杀身之祸而不敢放弃您不借道的命令,现在君王您却放弃了自己以前的诺言。”楚王哑口无言,无计可施。这时楚王的车夫申叔出主意说:“在阵地上修建房屋,并让逃亡的人来这里种田,宋国就会认为我们要打持久战,就一定会屈服。”楚王听从了这一建议,宋国果然非常害怕。

于是宋国派遣勇士华元趁夜潜入楚军,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边,对他说:“实话告诉你,我们城里已经断粮,大家交换儿子当粮吃,拿死人骨头当柴烧。尽管这样,我们也宁愿与国同亡,而不会接受屈辱的条约。假如你们现在退军三十里,我们将听从你们的命令。”子反害怕了,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结盟。宋楚结盟时在盟约中写道:“我不欺骗你,你也不要欺骗我。”

近义钩心斗角

反义肝胆相照

例句

邻里间要搞好团结,不能尔虞我诈。


【词语尔虞我诈】  成语:尔虞我诈汉语词典:尔虞我诈

猜你喜欢

  • 璧连

    同“璧合”。唐黄滔《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》:“璧连标格惊分散,雪课篇章互唱酬。”【词语璧连】   汉语大词典:璧连

  • 周公居东

    《书.金滕》:“周公居东二年,则罪人斯得。”孔颖达疏:“郑玄以为武王崩,周公为冢宰三年,服终,将欲摄政,管 蔡流言,即避居东都。”后因以“周公居东”表示退职避居。宋陆游《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》诗:“周公

  • 彩服

    同“彩衣娱亲”。唐杜甫《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》诗:“朝夕高堂念,应宜彩服新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归田》:“两儿游宦,谁娱彩服于堂前?”【词语彩服】   汉语大词典:彩服

  • 肤受

    源见“肤受之诉”。指谗言诋毁。《晋书.刘毅和峤等传论》:“刘毅一遇宽容,任 和两遭肤受。”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三:“初,多逊与赵韩王睚眦,太宗践祚,每召对即倾之,上以肤受,颇惑之。”【词语肤受】   

  • 牙旷

    《汉书.叙传上》:“若乃牙、旷清耳于管弦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牙,伯牙也。旷,师旷也。”春秋时,伯牙为楚国著名乐师,师旷为晋国著名乐师,二人合称牙旷。后用为咏精通音乐的人才之典,又借称高人雅士。唐.白居

  • 非想天

    源见“想入非非”。泛指玄妙的境界。唐刘言史《登甘露台》诗:“身心未寂终为累,非想天中独退还。”明叶宪祖《北邙说法》:“便上非想天,一骨碌到底,人我缠绵没了期。”【词语非想天】   汉语大词典:非想天

  • 监河米

    同“监河贷”。清李元度《醉花阴.散勇归田留别诸好友》套曲:“休,休,休,监河米不用张罗;罢,罢,罢,万民碑一去扑破。”

  • 吴公敏政

    《汉书.贾谊传》:“文帝初立,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。”又《循吏传》:“至于文、景,遂移风易俗。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、蜀守文翁之属,皆谨身帅先,居以廉平,不至于严,而民从化。”汉文帝时,吴公为有名

  • 鹅群

    同“鹅群帖”。明虞堪《赠倪云镇》诗:“尚想君家清閟阁,临池谁见拓鹅群?”清吴雯《汪文升赠小楷五百字为别诗酬来美》:“江陵劫火然,鹅群荡无存。”【词语鹅群】   汉语大词典:鹅群

  • 花下铃索

    源见“护花铃”。指护花铃声。清严元照《兰陵王》词:“红窗谁与慰寂寞?听花下铃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