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

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

秋毫: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。末:尖端。太山:即泰山。五音: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,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后泛指音乐。 有明察秋毫的目力却看不见泰山;有调和五音的听力却听不见雷声。 表示人为某种物欲所蔽,全神贯注于某事,而对周围其他事物,则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语出《文子.九守.守静》:“夫目察秋毫之末者,耳不闻雷霆之声;耳调金玉之音者,目不见太山之形。”后亦引作〔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〕。《列子.说符》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,吏捕得之,问曰:‘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’对曰:‘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’”唐卢重玄解:“张湛云:‘嗜欲之乱人心如此之甚也,故曰察秋毫之末者不见泰山之形,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。’心有所存,形有所忘,皆若此者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锥指

    语出《庄子.秋水》篇。说战国时诡辩家公孙龙不懂庄子思想。并诡刺公孙龙“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?”大意是:这简直是用管去窥测天,用锥去钻地一样。上句喻公孙龙不知庄子思想的博大,下句喻其莫测庄

  • 河渡虎

    同“渡虎”。清赵翼《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》诗:“政绩未能河渡虎,功名敢想阁图麟。”

  • 黄粮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指美好的梦。明 史叔考《普天乐.闺情》套曲:“愁边信渺茫,梦里人来往,怎能做一个不醒黄粮,和他睡足芙蓉帐。”【词语黄粮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粮

  • 下水船

    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.敏捷》:“裴廷裕,乾宁中在内庭,文书敏捷,号为下水船。梁太祖受禅,姚洎为学士,尝从容。上问及廷裕行止,洎对曰:‘顷岁左迁,今闻旅寄衡水。’上曰:‘颇知其人构思甚捷。’对曰:‘向在翰

  • 剑水二龙

    同“剑跃二龙”。清 黄鷟来《送张孝永回开封定省自楚之粤》诗:“剑水二龙交早合,淮河双鲤箧频开。”

  • 横汾鼓吹

    源见“汉武横汾”。指君臣游宴,赋诗同乐。唐玄宗《南出雀鼠谷答张说》诗:“背陕关山险,横汾鼓吹频。”

  • 以五十步笑百步

    作战时逃跑了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。 比喻缺点错误的性质一样,只是程度有所不同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‘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,

  • 鸿光赁庑

    源见“梁鸿赁庑”。指贤伉俪民间隐居,居贫情笃。顾保容《题亚子分湖归隐图》:“鸿 光赁庑一床书,故里萑蒲未可居。”

  • 七宝

    同“七宝团圞”。宋朱敦儒《水调歌头.对月有感》词:“浪语修成七宝,漫说《霓裳》九奏,阿姊最婵娟。”【词语七宝】   汉语大词典:七宝

  • 梅鋗十万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(项羽)乃分天下,立诸将为侯王。……番君将梅鋗功多,故封十万户侯。”又,《汉书》卷三十四《吴芮传》:“沛公攻南阳,乃遇(吴)芮之将梅鋗,与偕攻析、郦,降之。及项羽相王,以芮率百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