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寄当归

寄当归

三国志.蜀书.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:“初,姜维诣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与母谐音)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’”《晋书.五行志中》叙其事较圆满合理,其文曰:“魏明帝太和中,姜维归蜀,失其母。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(同返),并送当归以譬之。维报书曰:‘良田百顷,不计一亩,但见远志,无有当归。’”

又《三国志.吴书.太史慈传》:“太史慈字子义,东莱黄人也。……曹公闻其名,遗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”

“远志”与“当归”均为中草药名。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,“远志”说明志在报国,不以区区母子之情“当归”为念。姜维、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。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。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。

宋.辛弃疾《南乡子.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》词:“山草旧曾呼远志,故人今又寄当归。”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仕治远志(见‘远志与小草’),伯约(姜维字)当归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曹公 (操) 闻其名,遗 (wei)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”又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 曰:“初,姜维诣 (诸葛) 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太史慈骁勇善战,为孙权帐下的大将。曹操闻其威名,寄信给他。当打开封信的小箱,里面只有药草当归。意为“应当归来”。又姜维投奔诸葛亮,与母亲失散,后得母一信,让他寻求药草当归,表示盼儿返回。姜维说:“只要有远志 (一种药草),不一定要当归。”意为胸怀远大志向,不必归返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企盼回归故里。

【典形】 寄当归、问当归、在日寄当归。

【示例】

〔寄当归〕 宋·陆游《和范待制月夜有感》:“坐客笑谈嘲远志,故人书札寄当归。”

〔问当归〕 清·丘逢甲 《东山感秋词》:“回首大宛山上月,更无缄札问当归。”

〔在日寄当归〕 清·黄遵宪《将至梧州志痛》:“殷勤看行箧,在日寄当归。”


【词语寄当归】   汉语词典:寄当归

猜你喜欢

  • 狗吠非其主

    吠:狗叫。非其主:不是它的主人。 狗对不是主人的人狂嗥。 比喻人各为其主。语出《战国策.齐策六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曰:‘若教韩信反,何冤?

  • 含朱冲事

    参见:罗威饲犊

  • 截镫

    同“截镫留鞭”。宋苏轼《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》:“岭梅不用催归骑,截镫须防旧所临。”【词语截镫】   汉语大词典:截镫

  • 文园病客

    参见“长卿多病”。

  • 孔家禽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梁国杨氏子,九岁,甚聪惠。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,为设果。果有杨梅,孔指以示儿曰:‘此是君家果。’儿应声答曰:‘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’”孔君平到杨家拜访,与杨家小孩戏言“

  • 异口同声

    亦作“异口同音”。大家的说法都相一致。《宋书.庾炳之传》:“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主谓 很多人说出同样的话。形容意见相同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众蒙古王爷~地:永远

  • 南柯梦

    唐.李公佐《南柯记》传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淳于棼居广陵东十里,宅南有一大槐树。一日醉卧,被二紫衣人引至槐安国,招为附马,生五男二女,位至南柯太守共二十余年,备极荣显。后与敌战,败北,公主也死去,国王

  • 曲水流觞

    源见“兰亭会”。指古俗三月上巳日引曲水以流觞,围坐取饮为乐的故事。宋王庭珪《柳梢青.和张元晖清明》词:“兰亭丝竹……曲水流觞,灯前细雨,檐花簌簌。”其他 曲水,曲折回旋的水溪。流觞,把酒杯放在溪中,任

  • 虱胫虮肝

    虱的小腿,虮的肝脏,比喻极其细微。宋玉《小言赋》:“馆于蝇须,宴于毫端,烹虱胫,切虮肝,会九族而同哜,犹委余而不殚。”哜( ㄐㄧˋ jì 剂):尝。殚( ㄉㄢ dān 丹):竭尽。【词语虱胫虮

  • 吴人卖呆

    宋.范成大《石湖集》卷三十《腊月村田乐府.序卖痴呆词》云:“吴俗分岁罢,小儿绕街呼云:‘卖汝痴!卖汝呆!’”其词云:“除夕更阑人不睡,厌禳钝滞迎新岁。小儿呼叫走长夜,云有痴呆召人买。二物于人谁独无,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