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家至户晓

家至户晓

家家户户都知,谓人人皆知。亦作“家谕户晓”、“家喻户晓”。出自唐文宗之语。唐文宗,名李昂(809-840年),唐穆宗第二子。大和元年(827年)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。他曾重用李训、郑注等人,希望能铲除宦官,整理朝政。但大和九年(835年)十一月,由李训、郑注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“甘露之变”失败,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。御史中丞、皇族李孝本亦被诛杀,其女被没入掖庭(皇宫中妃嫔所居的地方)。左拾遗魏暮(mó磨)就此事上疏进谏。文宗遂下诏褒扬魏謩。诏书中提到,将孝本之女收之掖庭,是以备洒扫之事,并非征为声妓,但事情处于疑似之间,不可能使得家家户户都知道,并认为魏謩的谏书,有贞观年间指事直言、不避忌讳的遗风,应该虚怀采纳,因而立即把孝本之女送出了掖庭。同时,还任命魏謩为右补阙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176《魏謩传》4568页:“诏曰:‘昔乃先祖贞观中谏书十上,指事直言,无所避讳。每览国史,未尝不沉吟伸卷,嘉尚久之。尔为拾遗,其风不坠,屡献章疏,必道其所以。至于备洒扫于诸王,非自广其声妓也;恤髫(tiáo迢)龀(chèn衬)之宗女,固无嫌于征取也。虽然,疑似之间,不可家至而户晓。尔能词旨深切,是博我之意多也。噫!人能匪躬謇谔,似其先祖,吾岂不能虚怀延纳,仰希贞观之理欤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欧阳修《乞出第三札子》:“臣所谓辨诬谤、全名节者,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户晓者耳。” 宋·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喻户晓。” 佚名《宣和画谱·叙论》:“昔者帝王坐法宫,垂衣裳,不出九重深密之地,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,岂家至户晓也者?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81回:“今日之下,其所以家喻户晓,知他为忠臣烈士,名垂千古者,旨由无心而传。”


并列 到每家每户去宣讲,让人人都明白。宋·文天祥《与广东曹提刑》:“近者妄意预行晓揭;使~,人人知所避就。”△多用于写深入宣传方面。


【词语家至户晓】  成语:家至户晓汉语词典:家至户晓

猜你喜欢

  • 谋道不谋食

    只谋求行道,不谋求衣食。 旧时形容君子胸怀大志。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”唐.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所示千百言,略不及此,而以不屡相见为优,谢相知为急。谋道不谋食,乐以忘优者,生之谓矣

  • 化枳

    源见“橘化为枳”。喻指改变了习性。清唐孙华《酩茗》诗:“久客惯北餐,如橘渐化枳。”

  • 堆盐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。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(谢朗也)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擬。’兄女(谢道蕴)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公大笑乐……”谢安

  • 石折

    比喻死亡。北周庾信《柳霞墓志铭》:“智士石折,贤人垦陨。”

  • 一意孤行

    孤行:独自行事。此典原指赵禹坚持自己主意行事。后以此典转作为不考虑客观条件和别人意见而独断专行。赵禹(?——约前100年),(tái台,今陕西武功西)人。汉武帝时历任御史、太中大夫(中央顾问官)、廷尉

  • 口血未干

    口血,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,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,以示信守,称为口血。口血未干,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,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。公元前565年,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。楚国又

  • 北山猿

    同“北山猿鹤”。宋李曾伯《满江红.丁未初度自赋》词:“愿此生无愧北山猿,西湖鹤。”【词语北山猿】   汉语大词典:北山猿

  • 精禽

    同“精卫”。鲁迅《集外集.题三义塔诗》:“精禽梦觉仍衔石,斗士诚坚共抗流。”【词语精禽】   汉语大词典:精禽

  • 不见经传

    没有看到以往文献典籍记载过,犹言无根据、无来历。宋代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俗语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’指心而言也。三字虽不见于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述宾 在经传上见不到这样的记载。比喻没有根据

  • 前席

    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载:战国时,魏惠王不听宰相公叔痤(痤,或作座)的推荐,不用商鞅。公叔痤死后,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求贤,便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,见到秦孝公。商鞅先以帝道与王道向孝公陈说,孝公不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