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
时:在一定时候。习:实习,演习。说:通“悦”。高兴,愉快。 学了,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,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? 表示古人从这种把“学”与“习”相结合的方法中得到了乐趣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’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马上日记》:“看副刊的大抵是学生,都是过来人,做过什么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’或‘人心不古议’的,一定知道做文章是怎样的味道。”
时:在一定时候。习:实习,演习。说:通“悦”。高兴,愉快。 学了,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,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? 表示古人从这种把“学”与“习”相结合的方法中得到了乐趣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’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马上日记》:“看副刊的大抵是学生,都是过来人,做过什么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’或‘人心不古议’的,一定知道做文章是怎样的味道。”
汉.蔡邕《让尚书乞民闲冗表》:“三月之中,充历三台,光荣昭显,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,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”。碎首:头颅粉碎;糜躯;身躯糜泥。意谓粉身碎骨,在所不辞。此多系旧时臣下报效君主时所用之语,表
《诗经.小雅.六月》:“六月栖栖,戎车既饬。”《六月.序》:“《六月》,宣王北伐也。”此是《六月》诗首章前二句,意为:六月检阅真忙碌,兵车都已经好好齐饬。《六月》小序云是咏“宣王北伐”。后用为咏王师出
九鼎: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,象征九州,夏、商、周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。此典指平原君赵胜称赞毛遂回答楚考烈王的一席话,使赵国的威望提高,比九鼎宝器还要尊贵。后以此典比喻能言善辩之士的一席话就能成大事,其作用
颜叔子与寡妇同室而避嫌的故事。《诗.小雅.巷伯》:“哆( ㄔˇ chǐ 齿)兮侈兮”。汉代毛亨传:“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,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。夜暴风雨至室坏,妇人趋而至,颜叔子纳之:而使执烛,放乎旦
同“碧纱笼护”。唐郑谷《信美寺岑上人》诗:“纱碧笼名画,灯寒照净僧。”
《战国策.燕策三》:“吾每念常痛入骨髓,顾计不知所出。”“痛入骨髓”意即痛到骨子里,形容痛恨或悲伤到了极点。清.高旭《海上大风潮起作歌》:“杨州十日痛骨髓,嘉定三屠寒发毛。”述补 形容悲痛或痛恨到了极
同“韫椟而藏”。元施惠《幽闺记.英雄应辟》:“酒家眠,权消息,韫匵藏珠隐尘迹,万里前程在咫尺。”【词语韫匵藏珠】 成语:韫匵藏珠
源见“披裘负薪”。借指隐士衣着。唐王昌龄《放歌行》:“幸蒙国士识,因脱负薪裘。”
以茶与墨为喻,论贤人君子都有好的品德和操守。宋代曾慥《高斋漫录》:“司马温公子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云:‘茶与墨二者正相反,茶欲白墨欲黑,茶欲重墨欲轻,茶欲新墨欲陈。’苏曰:‘奇茶妙墨俱香,是其德同也;皆
《文选.张协〈七命〉》:“乃有荆南乌程,豫北竹叶。”李善注:“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渌水出豫章 康乐县(今江西省 万载县),其间乌程乡,有酒官取水为酒,酒极甘美。”一说乌程乡在今浙江省 湖州市,详《太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