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孝妇冤

孝妇冤

汉.刘向《说苑.贵德》:“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,东海下邳人也。其父号曰于公,为县狱吏决曹掾。决狱平法,未尝有所冤。郡中离(通罹)文法者,于公所决,皆不敢隐情。东海郡中,为于公生立祠命,曰:‘于公祠’。东海有孝妇,无子少寡,养其姑(婆母)甚谨。其姑欲嫁之,终不肯。其姑告邻之人曰:‘孝妇养我甚谨,我哀其无子守寡,日久,我老,累丁壮奈何?’其后母自经死。母女告吏曰:‘孝妇杀我母。’吏捕孝妇,孝妇辞不杀姑。吏欲毒治,孝妇自诬服。具狱以上府。于公以为,养姑十年以孝闻,此不杀姑也,太守不听。数争不能得,于是于公辞疾去吏。太守竟杀孝妇。郡中枯旱三年。后太守至,卜求其故。于公曰:‘孝妇不当死。前太守强杀之,咎当在此。’于是,杀牛祭孝妇家,太守以下自至焉。天立大雨,岁丰熟。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。于公筑治庐舍,谓匠人曰:‘为我高门。我治狱未尝有所冤,我后世必有封者,令容高盖驷马。’及子,封为西平侯。”此事又见《汉书.于定国传》,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一三九则。

东海孝妇因遭诬告,而被枉断处死,造成冤狱,以至冤情影响天道,使东海郡亢旱三年。后世诗文中用这个典故,常比喻女子遭受冤屈。元.关汉卿《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》第三折:“〔一煞〕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,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

    《后汉书.黄琼传》载李固与黄琼书:“常闻语曰:‘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。’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后用以比喻高深的理论不为常人所理解。参见“阳春白雪”条。

  • 渭川翁

    同“渭滨叟”。宋吕胜己《满江红》词:“渭川翁,随分小生涯,些官爵。”【词语渭川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川翁

  • 阋墙谇帚

    源见“阋墙”。又汉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遗礼义,弃仁恩,并心于进取,行之二岁,秦俗日败。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,家贫子壮则出赘。借父耰锄,虑有德;母取箕帚,立而谇语。”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。梁启超《新民说

  • 盘根错节

    指树木的根干枝节盘屈交错,不易砍伐。多以此比喻事情繁难复杂,不易处理。虞翊,安帝初,任太尉李修郎中。当时,西羌入犯内地。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,致力北部边防,其他官员亦随声附和,而虞翊则坚决反对。邓骘

  • 画荻丸熊

    源见“芦荻画灰”、“熊丸之教”。称赞母教有方。清章学诚《文史通义.古文十弊》:“抑思善相夫者,何必尽识鹿车鸿案?善教子者,岂皆熟记画荻丸熊?”并列 荻,草本植物,形似芦苇;宋欧阳修幼时,母郑氏以荻画地

  • 仙吏

    同“仙尉”。唐钱起《送昆山孙少府》诗:“谁知仙吏去,宛与世尘遥。”【词语仙吏】   汉语大词典:仙吏

  • 驱石驾沧津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七九引晋 伏琛《三齐略记》:“始皇作石桥,欲过海观日出处。于时有神人,能驱石下海,城阳一山石,尽起立,嶷嶷东倾,状似相随而去云。石去不速,神人辄鞭之,尽流血,石莫不悉赤,至今犹尔。”后因

  • 悉索敝赋

    《左传.襄公八年》:“敝邑之人,不敢宁处,悉索敝赋,以讨于蔡,获司马燮,献于邢丘。”悉:全部。索:搜索。敝:对人称自己的客气话。赋: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,指代兵力。意指收尽本国全部兵力。后因以“悉索敝

  • 鹤唳华亭

    源见“华亭鹤唳”。表现思念、怀旧之意。亦慨叹仕途险恶、人生无常。唐刘禹锡《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》诗:“鹤唳华亭月,马嘶榆塞风。山川几千里,唯有两心同。”宋刘辰翁《沁园春.再和槐城自寿韵》词:“但鹤唳华亭

  • 力不副心

    见“力不从心”。唐·无名氏《阴德传·韦判官》:“何幸明灵俯降,但揣微贱,~,苟可施于区区,敢不从命。”【词语力不副心】  成语:力不副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