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太阿倒持

太阿倒持

汉书.梅福传》:“至秦则不然,张诽谤之罔,以为汉殴除,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泰阿,同“太阿”,宝剑。后以“太阿倒持”比喻授人权柄,自受其害。宋秦观《李训论》:“自德宗惩北军之变,以左右神策、天威等军,分委宦官主之,由是太阿倒持,不复可取。”


主谓 太阿:宝剑名。倒拿着宝剑。比喻授人权柄,而自失其位,反遭祸害。李劼人《大波》:“伯英先生因而叹息说:‘老赵何尝知道现在是~。’”△常用于上级的权力被下级所把持。→喧宾夺主。也作“倒持太阿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至秦则不然,张诽谤之网,以为汉殴除,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故诚能勿失其柄,天下虽有不顺,莫敢触其锋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梅福上书说,秦朝无道,残虐百姓,无形中为汉兴创造了条件,如同倒拿着太阿宝剑,将剑柄反交给了楚人 (指陈涉、项羽等)。太阿,也作泰阿,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的宝剑名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丧失权力,反为人所制。

【典形】 倒持、倒授国柄、倒太阿、太阿倒持、太阿权倒授。

【示例】

〔倒持〕 宋·张元干《过白彪访沈次律》:“赏罚二大柄,倒持示微弱。”

〔倒太阿〕 清·唐孙华《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》:“国柄倒太阿,祖训裂堤防。”

〔太阿倒持〕 清·黄遵宪《庚辰四月重野成斋》:“呜呼源平霸者起,太阿倒持归将军。”

〔太阿权倒授〕 清·黄遵宪《群公》:“事事太阿权倒授,人人六等罪分明。”


【词语太阿倒持】  成语:太阿倒持汉语词典:太阿倒持

猜你喜欢

  • 橘里

    源见“千头木奴”。指家乡。宋王沂孙《南浦.春水》词:“何时橘里莼乡?泛一舸翩然,东风归兴。”

  • 东方朔割炙

    源见“割肉怀归”。指东方朔割肉怀归事。汉扬雄《解嘲》:“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……东方朔割炙于细君,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。”

  • 闭门种菜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胡冲《吴历》曰:“曹公数遣亲近密觇诸将有宾客酒食者,辄因事害之。备时闭门,将人种芜菁。曹公使人闚门。既去,备谓张飞、关羽曰:‘吾岂种菜者乎?曹公必有疑意,不可复留。’

  • 尺幅千里

    在小幅的画面上,描绘着极宽广的景物。唐代徐安贞《题襄阳图》诗:“图书空咫尺,千里意悠悠。”也用来比喻诗文短小而包含丰富的内容、壮阔的气势、深远的意境。并列 一尺长的画幅,却画出千里的风光景物。形容图画

  • 辞之不可以已也

    辞:文辞,辞令。已:废止。 辞令是不能废弃的。 表示修饰文辞的重要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叔向曰:‘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!子产有辞,诸侯赖之。’”宋.王安石《上人书》:“而曰‘言之不文,行

  • 胥潮

    源见“伍胥潮”。指怒潮。清张问陶《端阳相州道中》诗:“好并胥潮湘水怨,今朝痛哭邺中人。”

  • 象译

    同“象寄译鞮”。宋苏辙《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》诗:“鱼龙定示知忠信,象译何须劳齿牙?”【词语象译】   汉语大词典:象译

  • 面如傅粉

    源见“傅粉何郎”。形容男子面白,貌美。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三:“王黼美风姿,极便辟,面如傅粉,然须发与目中精色尽金黄,张口能自纳其拳。”《儒林外史》三四回:“这两人,面如傅粉,唇若涂朱;举止风流,芳

  • 郢市歌

    源见“曲高和寡”。指高雅优美的乐歌。唐李商隐《镜槛》诗:“隐忍阳城笑,喧传郢市歌。”【词语郢市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市歌

  • 惟刑之恤

    恤:谨慎。 意谓刑罚要慎重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钦哉,钦哉,惟刑之恤哉!”汉.蔡邕《司空文烈侯杨公碑》:“岩岩大理,惟制民命,命公作廷尉,惟刑之恤。”晋.傅玄《傅子.法刑》:“是故圣帝明王,惟刑之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