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大而化之

大而化之

原指以大道化服天下,后则形容为事当举其概要,不宜琐细、具体。齐人浩生不害问孟子,乐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。孟子回答道,他是个好人,是个实在的人。浩生不害又问,什么叫作好?什么叫作实在?孟子回答道,一个人使他人感到可爱便是好,他自己的确有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实在;那些优点确乎充实于他本身便叫作美;不止是充实,而且表现突出便叫作大;不但是大,而且能化服世人便叫作圣;圣人德广,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,便叫作神。乐正子正是处在好和实在二者之间和美、大、圣、神四者之下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尽心》下:“浩生不害问曰:‘乐正子何人也?’孟子曰:‘善人也,信人也。’‘何谓善?何谓信?’曰:‘可欲之谓善,有诸已之谓信。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。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谓神。乐正子,二之中,四之下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朱自清《文心序》:“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,大而化之了。”


其他 原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。现用以形容做事马虎,不谨慎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”朱自清《文心序》:“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,~了。”△用于做事态度马虎方面。→粗枝大叶 敷衍了事 ↔寻根究底 小心翼翼


【词语大而化之】  成语:大而化之汉语词典:大而化之

猜你喜欢

  • 自非圣人,外宁,必有内忧

    如果不是圣人,外部安定,内部必然有优患。 古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,没有外患,内部就会出乱子。除非圣人在位,方才可以避免。语出《左传.成公十六年》:“范文子曰:‘唯圣人能外内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,必有内

  • 肝胆楚越

    《庄子.德充符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。”也作“肝胆胡越”。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胡越。”肝胆,人体中关系密切的器官。楚越,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“肝胆楚越

  • 束修自好

    犹束身自修。清 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》:“夫束修自好者,岂无其人;经济自期,抗怀千古者,亦所在多有。”见“束身自修”。清·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》:“夫~者,岂无其人;经济自期,抗怀千古

  • 伊于何底

    见〔伊于胡底〕。【词语伊于何底】  成语:伊于何底

  • 乘槎使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汉张骞。清赵执信《清江浦书事》诗之二:“似闻汉帝乘槎使,翻托微波近洛神。”

  • 言不尽意

    见〔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〕。主谓 尽,完全表达出来。所说的不能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意思。语出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孔颖达疏:“意有深邃委曲,非言可写,是~也。”二春居士《海天鸿雪记》:“

  • 取之不竭

    同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”。老舍《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》:“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现,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。”见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”。【词语取之不竭】  成语:取之不竭汉语大词典:取之不竭

  • 三请诸葛亮

    源见“三顾茅庐”。比喻再三敦请或形容非常难请。柳杞《好年胜景》:“四喜讲完一段长长的过去,叹息着说:‘请我妈下山,比三请诸葛亮还困难咧。’”【词语三请诸葛亮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请诸葛亮

  • 龟辩

    源见“曳尾泥涂”。谓关于生死的辩论。唐卢照邻《同崔录事哭郑员外》诗:“凤词凌汉阁,龟辩罩周园。”【词语龟辩】   汉语大词典:龟辩

  • 匏系

    源见“匏瓜”。谓羁滞。唐李商隐《为大夫安平公华州进贺皇躬痊复物状》:“心但葵倾,迹犹匏系。伏蒲之觐谒未果,献芹之诚恳空深。”亦以喻不为时用、赋闲或喻指无用之物。宋苏辙《思归》诗之一:“匏系虽非愿,蠖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