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夏虫不可语冰

夏虫不可语冰

庄子.秋水》:“北海若曰:‘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’”

这是北海若开导河伯的一段话,意思是说对井蛙不能说海如何的大,因为它拘限于废井没有见过海;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冰是什么东西,因为它没有在冬天生活过;对于心中只有歪曲主张的人,也不能对他讲什么道义,因为他没有受过教育。后因以“夏虫不可语冰”比喻人孤陋寡闻,不通晓时务。

晋.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哂夏虫之疑冰,整轻翮而思矫。”明.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七:“郎如此眼光浅,真是夏虫不可语冰。”


主谓对夏天的虫不可以与之谈冬天的冰。比喻见闻短浅,不达时务的人。语本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手教也。”△常用于指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。→夏虫不可语寒 夏虫不可言冰。也作“夏虫疑冰”、“夏虫语冰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 曲士不可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”

【今译】 井里的蛙不能与它谈大海的事,因为受了地域的局限; 夏天生长的昆虫不能与它讲冰的形状,因为受了时间的限制,偏陋的人不能与他谈论正道,因为他缺乏这方面的教育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见闻短浅,无法理喻。

【典形】 虫疑冰、虫语夏时冰、难与夏虫语、夏虫冰、夏虫疑冰、疑冰之虫、休遣夏虫知、冰有夏虫识、夏虫那知冰。

【示例】

〔虫疑冰〕 宋·王安石《同王濬贤良赋》:“谅能学此真寿类,世论妄以虫疑冰。”

〔虫语夏时冰〕 明·徐渭《次许口北招集之作》:“鸿留泥上雪,虫语夏时冰。”

〔难与夏虫语〕 宋·陆游《道室杂咏》之三:“冰霜难与夏虫语,晦朔岂容朝菌知。”

〔夏虫冰〕 清·唐孙华 《早秋杂兴》:“世上竞趋宵蚋火,人间难语夏虫冰。”

〔夏虫疑冰〕 晋·孙绰 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哂夏虫之疑冰,整轻翮而思矫。”

〔疑冰之虫〕 唐·王维《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》:“浅智胜疑冰之虫,微戒愈溺泥之象。”


【词语夏虫不可语冰】  成语:夏虫不可语冰汉语词典:夏虫不可语冰

猜你喜欢

  • 乞火人

    源见“束缊请火”。指推荐贤士的人。唐杜牧《寄崔钧》诗:“自惭扫门士,谁为乞火人?”【词语乞火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乞火人

  • 乘鸾仙子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泛指仙女。宋袁去华《清平乐.嫩凉新霁》词:“夜深风露娟娟,抱琴谁和流泉。只有乘鸾仙子,见人愁绝无眠。”

  • 山矾弟

    源见“山矾”。指山矾花。宋刘克庄《卜算子.茉莉》词:“淡薄古梳妆,娴雅仙标致。欲起涪翁再品花,压了山矾弟。”【词语山矾弟】   汉语大词典:山矾弟

  • 杨花离人泪

    宋.苏东坡《水龙吟.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:“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”这是苏轼咏柳的杰作,用拟人化手法既写柳又写离情,把杨花飘落比作离人抛洒之泪。后常以此语喻写离别

  • 偷合苟容

    苟且迎合,以求容身。《荀子.臣道》:“不卹君之荣辱,不卹国之臧否,偷合苟容,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国贼。”一作“偷合取容”。《史记.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当是时,翦为宿将,始皇师之,然不能辅秦建德,固其根

  • 耐弹

    源见“刘棉花”。意谓专事阿谀上司屡能保职位的官吏。清黄遵宪《李肃毅侯挽诗》:“总无死士能酬报,每驳言官更耐弹。”

  • 慈恩题记

    源见“雁塔题名”。指进士考试高中。宋林逋《喜侄宥及第》诗:“闻喜宴游秋色雅,慈恩题记墨行清。”【词语慈恩题记】  成语:慈恩题记汉语大词典:慈恩题记

  • 洗儿钱

    唐.王建《王建诗》“宫词”之七一:“妃子院中初降诞,内人争乞洗儿钱。”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一六“唐天宝十载”:“(安)禄山生日,上及贵妃赐衣服、宝器、酒馔甚厚。后三日,召禄山入禁中,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,裹

  • 丁宽易东

    西汉人丁宽字子襄,是梁(今河南商丘南)人。最初丁宽是项生的仆从,随着主人一起跟着田何学《周易》。丁宽学习深入机敏,比主人项生学得还好,所以田何收他为学生。丁宽学成之后,要返回东面的故乡。田何对学生们说

  • 尚书曳履

    源见“郑履”。指皇帝熟知的重臣。清钱谦益《赠张坦公》诗:“中书行省古杭都,曾有尚书曳履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