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坐榻无毡

坐榻无毡

毡(zhān沾),用兽毛砑成的片状物,可以防寒的用品。也作“坐客无毡”、“客无毡”、“割半毡”、“半毡”、“割毡”等,据江革的故事概括而来。江革,字休映,南朝梁考城(今河南兰考县东北)人。梁时任御史中丞、度支尚书等职。以敢于弹劾权贵,刚直廉洁见称。少时丧父,贫穷,好学不倦,南朝齐时入太学,被王融、谢眺所器重,曾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学士。有一次谢眺去探访江革,天正下雪,气候严寒,他见江革衣衫单薄,只坐在破絮单席之上,刻苦用功,嗟叹良久,于是脱下身上的短袄,又将自己所带的毡子割下半块一并送给江革充当卧具。后世常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苦学或对寒士的顾惜资助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36《江革传》522、523页:“齐中书郎王融、吏部谢眺雅相钦重。眺尝宿卫,还过候革,时大雪,见革弊絮单席,而耽学不倦,嗟叹久之,乃脱所著襦(rú如,短衣,短袄),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辙《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》之一:“公田种秫全抛却,坐客无毡谁与钱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张秘校喜雪》之一:“学子已占秋食麦,广文何憾客无毡。” 金·元好问《寄钦用》:“长门有赋人谁买,坐榻无毡客益寒。” 清·王士祯《题江辰六借书图》之一:“何人解似宣城守,手为江郎割半毡。” 清·吴雯《雨亭王公雪中旋斾喜成二十韵》:“袁安谁枉辙,江革尚分毡。” 清·毛奇龄《冬日过上海署故人任明府制衣衣我感赋》诗:“割毡何足赠江革,解襦不敢衣顾郎。” 清·黄景仁《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》:“半毡分谢眺,一塌下陈藩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梁书·江革传》:“ (谢) 朓尝宿卫,还过候革,时大雪,见革弊絮单席,而耽学不倦,嗟叹久之,乃脱所著襦 (ru),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。”《南史·江革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南朝梁江革自幼聪敏,虽少孤贫而读书勤奋,上太学,举高第,深得谢朓等人器重。一次谢朓去探访江革,天正下雪,气候严寒,他见江革衣衫单薄,只坐在破絮单席之上,仍刻苦用功,不禁嗟叹良久,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短袄,又将自己所带的毡子割下半块送与江革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; 或形容顾惜寒士。

【典形】半毡、割半毡、客无毡、坐客无毡、坐榻无毡。

【示例】

〔半毡〕清·黄景仁《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》:“半毡分谢朓,一榻下陈蕃。”

〔割半毡〕清·王士禛《题江辰六借书图》之一:“何人解似宣城守,手为江郎割半毡。”

〔客无毡〕宋·黄庭坚《次韵张秘校喜雪》之一:“学子已占秋食麦,广文何憾客无毡。”

〔坐客无毡〕 宋·苏辙 《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》之一:“公田种秫全抛却,坐客无毡谁与钱。”

〔坐榻无毡〕 金·元好问《寄钦用》:“长门有赋人谁买,坐榻无毡客益寒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后疟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侯疥,遂痁(痁,音shān,大疟,多日而发),期而不瘳(期,一周年;瘳,音chōu,病愈)。”《晏子春秋.内篇谏上》:“景公疥且疟,期年不已。”后,此指君王、君主。春秋时,齐

  • 漆身吞炭

    指豫让在身上涂漆,变成浮肿癞(lài赖)疮。喉咙吞火炭,使声音沙哑,伺机行刺,以为友人报仇。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毁容舍身复仇,报答知遇之恩。豫让,春秋战国时晋国人,初事范氏、中行氏,不显名。又为智伯家臣,

  • 请长缨

    同“请缨”。唐白居易《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》诗:“愚计忽思飞短檄,狂心便欲请长缨。”【词语请长缨】  成语:请长缨汉语大词典:请长缨

  • 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

    夫子: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,后因以特指孔子。仞:七尺。 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,找不到大门走进去。 比喻人的才德高不可攀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子贡曰:‘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

  • 寒璧

    比喻夜月,因为月圆时状如璧。宋陆游《大醉梅花下》诗:“酒阑江月上,珠树挂寒璧。”【词语寒璧】   汉语大词典:寒璧

  • 千金报

    同“千金答漂母”。南朝 陈张正见《赋得韩信诗》:“野有千金报,朝称三杰名。”

  • 八公山

    《晋书.苻坚载记下》:“坚发长安,戎卒六十余万,骑二十七万,……达于汝颍。融等攻陷寿春……晋遣都督谢石……等水陆七万,相继拒融。”“谢石等以既败梁成,水陆继进。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

  • 赭衣满道

    见“赭衣塞路”。【词语赭衣满道】  成语:赭衣满道

  • 妨功害能

    妨害有功劳、有能力的人。汉代李踜《答苏武书》:“闻子之归,踢不过二百万,位不过典属国,无尺土之封,加子之勤;而妨功害能之臣,尽为万户侯。”典属国:官名,掌民族间交往的事。并列 伤害有功劳的人,妒忌有才

  • 甘宁奢侈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甘宁传》:“甘宁字兴霸,巴郡临江人也。少有气力,好游侠,招合轻薄少年,为之渠帅;群聚相随,挟持弓弩,负毦带铃,民闻铃声,即知是宁。”南朝.宋.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宁轻侠杀人,藏舍亡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