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人像割草一样一点声音也没有。 表示杀人不算一回事。语出明.沈明臣《凯歌》:“狭巷短兵相接处,杀人如草不闻声。”鲁迅《三闲集.醉眼中的朦胧》:“知道人道主义不彻底了,但当‘杀人如草不闻声’的时候,连
参见:鹅炙
谓方在壮年。春秋:指年岁。《汉书.贾谊传》:“天子春秋鼎盛。行仪未过,德泽有加焉。”唐代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鼎,方也。”主谓 春秋,指年龄。鼎,正当。年富力强,精力充沛。宋·苏轼《朝辞赴定州状》:“今
《五灯会元.永州太平安禅师》:“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后以“有口皆碑”比喻人人称颂。《老残游记》三回:“宫保的政声,有口皆碑,那是没有得说的了。”赵树理《金字》:“我想了一阵,想出个模棱两
《左传.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初,平王之东迁也,辛有适伊川,见被发而祭于野者,曰:‘不及百年,此其戎乎!其礼先亡矣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辛有,周大夫。伊川,周地。伊,水也。被发而祭,有象夷狄。”伊川,周朝领
参见: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
同“缠头锦”。宋苏轼《南歌子.楚守周豫出舞鬟》词:“胜似缠头千锦,共珍藏。”
《晋书.王导传》:“王导字茂弘,……每劝帝克己励节,匡主宁邦。于是尤见委杖,情好日隆,朝野倾心,号为‘仲父’。帝尝从容谓导曰:‘卿,吾之萧何也。’”“王敦之反也……帝以导忠节有素,特还朝服,召见之。…
原作“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”,形容只知次要的部分,而不了解主要的,更重要的内容。西周末年,政治黑暗,国势危如累卵,使臣下有临渊履冰之惧。因而当时有首诗说,不敢徒手捉老虎,不敢没船把河渡。人们只见这一点,
源见“拔山扛鼎”。谓勇猛无敌于天下。清戴名世《范增论》:“当此之时,项籍以叱咤喑哑之资,拔山盖世之气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。”并列 比喻力猛气壮。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乃悲歌忼慨,自为诗曰:力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