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唾壶击缺

唾壶击缺

北堂书钞》卷一二五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王大将军(指王敦)每酒后,辄咏魏武帝《乐府歌》(指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诗句)曰: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未已。’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,壶尽缺。”

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豪爽》:“王仲处(王敦字仲处)每酒后,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’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此事又见《晋书.王敦传》。

后人因以“唾壶击缺”或“击缺唾壶”作为激赏诗文之词。宋.张元干《石州慢.己酉秋吴兴舟中》词:“塞垣祇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”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,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。李木庵《延安雅集》诗:“主人谓我何不歌,唾壶击碎意则那?”那,奈何。这两句诗意是:我现在不唱,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,唱到把唾壶击碎。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。


主谓 唾壶,痰盂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醉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’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(《晋书·王敦传》)周斌《和剑华醉歌行》:“毕竟英雄心不死,~剑光紫。”※唾,不读作chuí。△多含壮志未酬之意。→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↔怡然自得。也作“唾壶敲缺”、“唾壶击碎”。


【词语唾壶击缺】  成语:唾壶击缺汉语词典:唾壶击缺

猜你喜欢

  • 伍子胥吹箫

    同“吴市吹箫”。清洪昇《长生殿.弹词》:“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,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。”

  • 肤受之诉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”邢昺疏:“皮肤受尘,垢秽其外,不能入内也。以喻谮毁之语,但在外萋斐,构成其过恶,非其人内实有罪也。”后以“肤受之诉”指谗毁之言。《二十年目

  • 归田息讼

    《汉书.韩延寿传》:“入守左冯翊……行县至高陵,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,曰:‘幸得备位,为郡表率,不能宣明教化,至令民有骨肉争讼,既伤风化,重使贤长吏、啬夫、三老、孝弟受其耻,咎在冯翊,当先

  • 好家居纤儿欲撞坏

    《晋书.陆纳传》:“时会稽王道子(即司马道子)以少年专政,委任群小。纳望阙而叹曰:‘好家居,纤儿欲撞坏之耶!’”司马道子是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,因为他专檀朝政,任用小人,陆纳忧国伤时,故发出慨叹之语,意

  • 芳兰竟体

    芳兰:兰花的香气。竟:充满。全身充满了兰花的香气。比喻举止儒雅,才识突出。此为梁武帝赞扬谢览之语。谢览,字景滌,娶妻齐钱唐公主,拜为驸马都尉。后受到梁武帝赏识,天监元年(502年),封为中书侍郎,累迁

  • 才高七步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形容才思敏捷。《西湖二集.巧妓佐夫成名》:“还有若干一窍不通之人,尽都侥幸中了举人、进士而去,享荣华,受富贵;实有大通文理之人,学贯五经,才高七步,自持有才,不肯屈志于人,好高使气,

  • 剑炊矛淅

    源见“盲人骑瞎马”。形容极其危险。黄澜《和高天梅步沈太侔感事用梅村滇池铙吹韵即呈兰史丈》之三:“长发何曾下太荒,剑炊矛淅极苍黄。”

  • 萧朱

    《汉书.萧望之传》附萧育:“(育)与陈咸、朱博为友,著闻当世。往者有王阳、贡公,故长安语曰:‘萧、朱结绶,王、贡弹冠。’言其相荐达也。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,咸最先进,年十八为左曹,二十余御史中丞。

  • 三舍退

    同“退避三舍”。清宋琬《满江红.赠赵千门谪官武陵》词之一:“八叉手,谁能两,三舍退,予非让。”

  • 竹马相迎

    同“竹马交迎”。元张可久《折桂令.肃斋赵使君致仕归》曲:“杏花村酒满葫芦,记竹马相迎,郊外先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