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哀感中年

哀感中年

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指人至中年后常为事而感伤。清 丘逢甲《东山感春诗》之六:“神丹浪说解还童,哀感中年遇谢公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 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 语王右军 (羲之) 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日恶。’王曰:‘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,正赖丝竹陶写。恒恐儿辈觉,损欣乐之趣。’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东晋谢安 (字安石) 对王羲之 (曾任右军将军) 说:“人至中年易动感情,每与亲友分别,就忧伤好几天。”王羲之说:“人接近暮年,自然会这样,正需要以丝竹音乐来陶冶排遣。常怕被儿孙辈知道,破坏欢乐的情绪。”谢安曾在东山隐居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中年的心情;或用以形容演奏欣赏音乐; 或用以形容与亲友分别之情。

【典形】 哀感中年、东山丝竹、丝竹东山、丝竹陶写、丝竹中年、畏逢亲友别,中年哀乐、中年丝竹、作数日恶、别怀恶、陶写待桑榆、正赖丝与竹、儿辈知此乐、中年怀抱、越山丝竹、中年作恶、中年心事。

【示例】

〔哀感中年〕 清·丘逢甲《东山感春诗》之六:“神丹浪说解还童,哀感中年遇谢公。”

〔东山丝竹〕 清 ·丘逢甲 《还山书感》:“南渡衣冠尊旧族,东山丝竹负中年。”

〔丝竹东山〕 明·陆钰《曲游春·和查伊璜客珠江元韵》:“携来丝竹东山,几度尊前杖底。”

〔丝竹陶写〕 宋·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》:“富贵何时休问,离别中年堪恨,憔悴鬓成霜。丝竹陶写耳,急羽且飞觞。”

〔丝竹中年〕 清·王士禛《将往金陵冒辟疆携歌儿见过》:“莺花上日连秋社,丝竹中年感谢公。”

〔畏逢亲友别〕 宋· 陆游 《羁怀》:“谢傅畏逢亲友别,庞公思遣子孙安。”

〔中年哀乐〕 元·白朴《用前韵留别巴陵诸公》:“亲友间,中年哀乐,几回离别。”

〔中年丝竹〕 清·黄遵宪《上海喜晤陈伯严》:“大地山河悲缺影,中年丝竹动欢心。”

〔作数日恶〕 宋·苏轼《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》:“缅怀别时语,复作数日恶。”


【词语哀感中年】  成语:哀感中年汉语词典:哀感中年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智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秋,龙见于绛郊。魏献子问于蔡墨曰:‘吾闻之,虫莫知于龙,以其不生得也。谓之知,信乎?’对曰:‘人实不知,非龙实知。’”唐.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知,音智。”魏献子,即魏舒,晋

  • 青鸾翼

    同“青鸟使”。宋周邦彦《还京乐.大石》词:“怎得青鸾翼,飞归教见憔悴。”【词语青鸾翼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鸾翼

  • 百年好事

    源见“百年之好”。指婚姻喜事。郭沫若《卓文君》三景:“你还是牺牲一切,替浪子做撮合山,你还是使浪子少犯几层罪过,成就你自己的百年好事呢?”偏正 婚姻大喜事。郭沫若《卓文君》3幕:“你还是牺牲一切,替浪

  • 旧阿蒙

    源见“吴下阿蒙”。借指学识浅陋的人。元许谦《萧兄临行索诗即席赋赠》:“我愧今原宪,君非旧阿蒙。”

  • 马上墙头

    源见“墙头马上”。指情人暗处相会。宋晁端礼《水龙吟》词:“马上墙头,纵教瞥见,也难相认。”见“墙头马上”。清·谢高崇《念奴娇》:“遮莫~,桃花人面,忍令春无主。”【词语马上墙头】  成语:马上墙头汉语

  • 孺子歌

    源见“沧浪濯缨”。指表示洁身自好的《沧浪歌》。宋苏轼《次韵答参寥》:“莫作孺子歌,沧浪濯吾缨。吾诗自堪唱,相子棹歌声。”

  • 月下绳

    同“月下赤绳”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八:“佳期误泄桑中约,好事讹牵月下绳。”

  • 禅世雕龙

    《后汉书.崔骃传赞》:“崔为文宗,世禅雕龙。”后因以“禅世雕龙”谓文章华美,世代相传。明梅鼎祚《玉合记.赠处》:“韩兄,你雄谭非马,禅世雕龙。以君之才,有如圭璧。”述宾 雕龙,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文辞优

  • 凤皇台

    同“凤女台”。唐李峤《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》:“鸾辂已辞乌鹊渚,箫声犹绕凤皇台。”

  • 天道无亲,唯德是与

    见〔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