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日而语

同日而语

相提并论的意思。《汉书.息夫躬传》:“臣为国家计几先,谋将然,豫图未形,为万世虑,而左将军公孙禄欲以其犬马齿保目所见。臣与禄异议,未可同日而语也。”亦作“同年而语”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勉学》:“苦辛无益者如日蚀,逸乐名利者如秋茶,岂得同年而语矣。”


偏正 语,谈论。把两件事情或两种情况放在同一标准下来谈论。犹言相提并论。语本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臣与禄异议,未可同日语也。”鲁迅《二心集·以脚报国》:“留学生大多数是家里有钱,或由政府派遣,为的是将来给家族或国家争光,贫穷和受不到教育的女人怎么能~。”△多用于否定方面,前面经常加“不可”二字。→相提并论↔另当别论。 也作“同日而论”、“同年而语”、“同日而言”。


【词语同日而语】  成语:同日而语汉语词典:同日而语

猜你喜欢

  • 卓茂迁蝗

    源见“卓侯”。颂扬吏治清明,政绩卓著。迁蝗,谓使蝗群迁退。唐 邵混之《大唐元氏县令庞君清德之碑》:“童恢责兽,卓茂迁蝗。”

  • 眸子瞭眊

    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孟子曰:‘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恶。胸中正,则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焉。听其言也,观其眸子,人焉瘦焉?’”东汉.赵歧注:“瞭,明也。眊者,蒙蒙目不明之貌。”孟子认

  • 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

    负:辜负。 宁可我背弃别人,不可让别人背弃我。 指人的一种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。语出《三国志.魏志.武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……孙盛《杂记》:‘太祖闻其食器声,以为图己,遂夜杀之,既而悽怆曰:宁我负人,

  • 拜路尘

    同“拜车尘”。金元好问《论诗》诗之六:“高情千古《闲居赋》,争信安仁拜路尘?”【词语拜路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拜路尘

  • 木兰桡

    同“木兰舟”。唐韩翃《送丹阳刘太真》诗:“相访不辞千里远,西风好借木兰桡。”

  • 七策五成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叹曰:‘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吾欲用之家。’”传说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,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。后因以“七策五成”谓谋略高深。

  • 纁招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谓竭诚招聘隐士出仕。纁,即玄纁,绛色和黑色的布帛,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。南朝 梁江淹《为建平王聘隐逸教》:“宜速详旧礼,各遣纁招。”【词语纁招】   汉语大词典:纁招

  • 拂楚王襟

    参见:大王风

  • 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

    止:归宿。指学习的目的性。 知道学习目的之所在,然后语言行动有一定的方向;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,然后心志能够清静,不胡思乱想;心志清静了,然后能安宁闲适,不烦不躁;安宁闲适了,然后能虑周详,瞻前顾后;

  • 子胥抉眼

    同“伍胥抉目”。《庄子.盗跖》:“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