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叹为观止

叹为观止

亦作“叹观止矣”。叹,赞叹;观止,尽善尽美。形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,无与伦比。公元前544年,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。鲁国大夫请他观赏风、雅、颂乐曲和各种舞蹈。季札逐一进行评论。当看到虞舜时所作的韶箾乐舞时,他高兴地说:“真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了。就象天一样大,无不覆盖,又好象地一样大,无所不载,真是尽善尽美,无以复加了。如果还有别的音乐,我也不用再看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见舞《韶箾》者,曰:‘德至矣哉,大矣!如天之无不帱也,如地之无不载也。虽甚盛德,其蔑以加于此矣。观止矣!若有他乐,吾不敢请已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石钟山》:“余生平所历佳山水,若江宁之燕子矶,镇江之金、焦两山……皆不足奇,得此(指石钟山)而叹观止矣。” 王韬《淞隐漫录·海外壮游》:“生抚掌称奇,叹为观止。”


述补 原赞叹看到这里就够了。后用以赞叹看到的事物美好或相似到极点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见舞《韶箾》者,曰:‘德至矣哉,大矣! 如天之无不帱也,如地之无不载也,虽甚盛德,其蔑以加于此矣。观止矣。若有他乐,吾不敢请已。’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酷肖》:“有一次我在该地的工艺品陈列室中见到,明明知道那是假的,却仍然无法分辨,不禁~。”△多用于赞叹方面。↔贻笑大方。也作“叹观止矣”。


解释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。

出处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见舞《韶蓻》者,曰:‘德至矣哉,大矣!……观止矣!若有他乐,吾不敢请已。’”

春秋时期,公元前544年,吴国的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,请求欣赏鲁国存留的周代舞蹈与音乐。于是鲁国的乐工先后为他演唱了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《邶风》《鄘风》《卫风》《齐风》《豳风》《秦风》《唐风》《陈风》《桧风》《小雅》《大雅》和《颂》,又为他表演了《韶蓻》《南钥》等舞蹈,季札对每首乐曲、每支舞蹈都分别作了评论。

当表演到《韶蓻》舞时,季札感叹地说:“这支舞蹈将美好的道德表现到了极点,这支舞蹈真是伟大啊!它好像上天无不覆盖,又好像大地无不承载,即使是尽善尽美的功德,恐怕也不能超过它了。我这次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欣赏到此为止,即使还有其他音乐,我也不敢再请求欣赏了。”

例句

四川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。


【词语叹为观止】  成语:叹为观止汉语词典:叹为观止

猜你喜欢

  • 资格

    《新唐书.选举志下》:“开元十八年,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,始作循资格,而贤愚一概,必与格合,乃得铨授。”资,原指地位、经历等;格,原指政府制订官员除授或升迁所应依据的法令条例。后以“资格”泛指经历、地

  • 汤公

    代称诗僧。 唐耿��《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》诗: “汤公多外友,洛社自相依。” 参见:○汤休

  • 衡阳雁断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。衡阳有回雁峰,相传雁至此峰而止。后因以“衡阳雁断”比喻音信隔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官邸忧思》:“湘浦鱼沉,衡阳雁断,音书要寄无方便。”偏正 衡阳有回雁峰,传说雁至此峰不过,因以“衡阳雁断

  • 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

    如果老百姓用度不够,国君又怎么会够呢?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“国以民为本”的主张。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爱日》:“今民力不暇,谷何以生?百

  • 沧海横流

    晋范宁《〈穀梁传〉序》:“孔子睹沧海之横流,乃喟然而叹曰:‘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!’”《晋书.王尼传》:“尼早丧妇,止有一子。无居宅,惟畜露车,有牛一头,每行,辄使子御之,暮则共宿车上。常叹曰:‘沧海

  • 耳热歌

    源见“击缶歌乌乌”。指狂放之歌。清钱谦益《奉赠太傅崇明侯》诗之二:“挥毫烂熳头风檄,击缶苍茫耳热歌。”

  • 河梁别

    汉李陵《与苏武》诗之三:“携手上河梁,游子暮何之。徘徊蹊路侧,悢悢不得辞。”苏武出使匈奴,无故被扣押,武持节北海牧羊,历十九年忠贞不渝,后得归汉。已降匈奴的李陵与苏武分别,自愧弗如,以诗赠别。后遂以“

  • 广长舌

    《法华经》卷六《如来神力品》:“现大力神,出广长舌,上至梵世。”佛教说佛有三十二相,第二十七为广长舌相,言舌叶广长。后用为能言善辩之喻。宋.朱熹《后洞山口晚赋》诗:“从教广长舌,莫尽此时心。”偏正 佛

  • 闭门却轨

    同“闭门却扫”。清沈初《西清笔记.纪文献》:“下直即闭门却轨,兀坐书室,无为往来。”见“闭门扫轨”。孙犁《秀露集·〈善暗室纪年〉序》:“说门可罗雀是夸张的,~却是不必要的。”【词语闭门却轨】  成语:

  • 虎榜

    同“龙虎榜”。明徐渭《女状元》四出:“要选乘龙,虎榜偶然得宋。”【词语虎榜】   汉语大词典:虎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