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叹为观止

叹为观止

亦作“叹观止矣”。叹,赞叹;观止,尽善尽美。形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,无与伦比。公元前544年,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。鲁国大夫请他观赏风、雅、颂乐曲和各种舞蹈。季札逐一进行评论。当看到虞舜时所作的韶箾乐舞时,他高兴地说:“真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了。就象天一样大,无不覆盖,又好象地一样大,无所不载,真是尽善尽美,无以复加了。如果还有别的音乐,我也不用再看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见舞《韶箾》者,曰:‘德至矣哉,大矣!如天之无不帱也,如地之无不载也。虽甚盛德,其蔑以加于此矣。观止矣!若有他乐,吾不敢请已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石钟山》:“余生平所历佳山水,若江宁之燕子矶,镇江之金、焦两山……皆不足奇,得此(指石钟山)而叹观止矣。” 王韬《淞隐漫录·海外壮游》:“生抚掌称奇,叹为观止。”


述补 原赞叹看到这里就够了。后用以赞叹看到的事物美好或相似到极点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见舞《韶箾》者,曰:‘德至矣哉,大矣! 如天之无不帱也,如地之无不载也,虽甚盛德,其蔑以加于此矣。观止矣。若有他乐,吾不敢请已。’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酷肖》:“有一次我在该地的工艺品陈列室中见到,明明知道那是假的,却仍然无法分辨,不禁~。”△多用于赞叹方面。↔贻笑大方。也作“叹观止矣”。


解释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。

出处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见舞《韶蓻》者,曰:‘德至矣哉,大矣!……观止矣!若有他乐,吾不敢请已。’”

春秋时期,公元前544年,吴国的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,请求欣赏鲁国存留的周代舞蹈与音乐。于是鲁国的乐工先后为他演唱了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《邶风》《鄘风》《卫风》《齐风》《豳风》《秦风》《唐风》《陈风》《桧风》《小雅》《大雅》和《颂》,又为他表演了《韶蓻》《南钥》等舞蹈,季札对每首乐曲、每支舞蹈都分别作了评论。

当表演到《韶蓻》舞时,季札感叹地说:“这支舞蹈将美好的道德表现到了极点,这支舞蹈真是伟大啊!它好像上天无不覆盖,又好像大地无不承载,即使是尽善尽美的功德,恐怕也不能超过它了。我这次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欣赏到此为止,即使还有其他音乐,我也不敢再请求欣赏了。”

例句

四川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。


【词语叹为观止】  成语:叹为观止汉语词典:叹为观止

猜你喜欢

  • 垂青

    源见“青白眼”。表示重视或见爱。《官场现形记》二一回:“署院于他决不苛求,而且较之寻常候补道格外垂青,一差之外,又添一差。”【词语垂青】   汉语大词典:垂青

  • 明星玉女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五十九引《集仙录》:“明星玉女者,居华山,服玉浆,白日升天。山顶石龟,其广数亩,高三仞,其侧有梯磴,远皆见。玉女祠前有五石臼,号曰玉女洗头盆,其中水色,碧绿澄澈,雨不加溢,旱不减耗。”后

  • 正冠纳履

    同“整冠纳履”。晋 李阐《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》:“正冠纳履之嫌,始终不蹈。”见“整冠纳履”。晋·李阐《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》:“久要心许之信,夷险不爽,~之嫌,终始不蹈。”【词语正冠纳履

  • 泽畔行吟

    指屈原在水边吟咏诗文。后以此典表现吟咏诗歌,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贬黜之时;或比喻臣子被放逐边地。楚国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(参预政事,起草诏令,职位重要)、三闾大夫(掌议论,备顾问)。主张彰明法度,举贤授

  • 梦吞三爻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虞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翻别传》:“翻初立《易》注,奏上曰:‘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,布《易》六爻,挠其三以饮臣,臣乞尽吞之。道士言《易》道在天,三爻足矣。豈臣受命,应当知经。”三国时,

  • 姬姜舅甥国

    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,王弗见,使单襄王辞焉,曰:‘……兄弟甥舅,侵败王略,王命伐之,告事而已,不献其功,所以敬亲暱,禁淫慝也。……夫齐,甥舅之国也,而大师之后也。’”晋.杜预注:

  • 画沙聚米

    同“伏波聚米”。清钱谦益《李秀东六十寿序》:“〔余〕与之规舆图,讲战守,画沙聚米,方略井肰(然)。”并列 画地图于沙上,聚米为山谷,分析军事形势,决定战策战略。清·钱谦益《李秀东六十寿序》:“(余)与

  • 西眉南脸

    源见“西施”、“南威”。西施、南威都是春秋时的美人。后以“西眉南脸”比喻女子容貌美丽。唐李咸用《巫山高》诗:“西眉南脸人中美,或者皆闻无所利。”并列 西施、南威都是春秋时的美人。形容美人的容颜。唐·李

  • 瑶台

    晋王嘉《拾遗记.昆仑山》:“昆仑山有昆陵之地,其高出日月之上……傍有瑶台十二,各广千步,皆五色玉为台基。”后因以“瑶台”借指仙境或高天。唐陈子昂《彩树歌》:“状瑶台之微月,点巫山之朝云。”唐李群玉《失

  • 贾生哭

    同“贾生涕”。唐杨炯《广溪峡》诗:“庸才若刘禅,忠佐为心腹。设险犹可存,当无贾生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