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司空见惯

司空见惯

唐.孟荣《本事诗.情感》:“刘尚书禹锡罢髻州,为主客郎中、集贤殿学士。李司空(李绅)罢镇在京,慕刘名,尝邀至第中,厚设饮饌。酒酣,命妙妓歌以送之。刘于席上赋诗曰:‘䰀鬌(音wǒduǒ,发髻名)梳头宫样妆,春风一曲《杜韦娘》(唐代的一种曲调名)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’(此为刘禹锡《赠李司空妓》诗)李因以妓赠之。”此事又见宋.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三九。

这首诗前二句写歌妓的发式装束和动人的歌喉。后二句慨叹说,这种酒宴歌舞的奢靡场面,对司空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事,因为终日陶醉其中,已经习惯;但对于苏州刺史说来,却难得观赏,不能不为之断肠了。

后因以“司空见惯”用指屡见不鲜,习以为常的事。宋.苏轼《满庭芳.佳人》词:“人间何处,有司空见惯,应谓寻常。”(见《草堂诗余》卷三)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二十一出《媚座》:“妙部新奇,见惯司空自品题(太平令)。”


主谓 司空,古代官名。谓经常见的事,不足为奇。语出唐·刘禹锡《赠李司空妓》:“高髻云鬟宫样妆,春风一曲《杜韦娘》,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。”马南邨《燕山夜话》:“那种仗势欺人的事情,在封建统治的时代,更是~,不必说了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常见之事物。→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见惯不惊 ↔少见多怪 绝无仅有。也作“见惯司空”、“司空眼惯”。


【典源】唐·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:“刘尚书禹锡罢和州,为主客郎中、集贤学士。李司空罢镇在京,慕刘名,尝邀至第中,厚设饮馔。酒酣,命妙妓歌以送之。 刘于席上赋诗曰: ‘䰀鬌(woduo)梳头宫样妆,春风一曲杜韦娘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’李因以妓赠之。”宋·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三十九:“禹锡赴吴台,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,开宴命妓待酒,禹锡诗曰:‘高髻云鬟宫样妆,春风一曲杜韦娘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代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回京,司空李绅仰慕其才学,邀刘禹锡至家,盛宴款待。席间,李绅命歌妓演唱劝酒,刘禹锡乘兴即席赋诗,大意是: 歌妓们高髻云鬟宫中妆,柔情演唱《杜韦娘》。司空大人早已见惯不惊,我却思绪绵绵牵动情肠。李绅遂将歌妓赠与刘禹锡。又记为扬州大司马杜鸿渐与刘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事物常见,不足为奇; 或表现宴饮歌舞等。

【典形】 见惯司空、尚书惯、司空见惯、已惯司空见。

【示例】

〔见惯司空〕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今宵灯影纱红透,见惯司空也应羞,破题儿真难就。”

〔尚书惯〕 清·王摅《赠沈郎》:“当筵恼乱尚书惯,羡杀铜台锁二乔。”

〔司空见惯〕 宋·苏轼《满庭芳》:“人间何处有,司空见惯,应谓寻常。”

〔已惯司空见〕 清·梁启超《金缕曲》:“欲诉奇愁无可诉,算兴亡,已惯

司空见。”


【词语司空见惯】  成语:司空见惯汉语词典:司空见惯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涨船高

    涨:亦作“长”。水位上升,船身也随之升高。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增高而相应地提高。《五灯会元.郢州芭蕉山继彻禅师》:“眼中无翳,空里无花,水长船高,泥多佛大。”《歧路灯》八九回:“这水涨船高,下边水涨

  • 溷茵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比喻不同的际遇。陈声暨《久不得赏素玉孙书书至狂喜率成一首寄之》:“栎树安闲散,林花悟溷茵。”

  • 绰(chuò)绰有余

    又作“绰有余裕”。原指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。后则泛指能力和财力宽裕有余。齐国大夫蚳蛙为了向齐王提建议,便辞去地方行政职务而到齐国中央政府去担任狱官。后来,在他几次向齐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之后,他又听从孟子的

  • 哭歧路

    参见:泣歧

  • 上元夫人

    《太平广记》三“汉武帝”引《汉武内传》:“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,……帝因问王母:‘不审上元何真也?’王母曰:‘是三天上元之官,统领十万玉女名箓者也。’”据《汉武内传》载称,上元夫人降尊于刘

  • 冲冠怒发

    同“怒发冲冠”。《旧唐书.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治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并列 形容极为愤怒。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而畋~,投袂治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△用于情感。也作“

  • 玄豹潜形

    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喻贤者隐居避世。唐高適《鹘赋》:“比玄豹之潜形,同幽人之在野。”

  • 公仪之操

    源见“拔葵去织”。借指廉洁奉公之节操。《后汉书.谢夷吾传》:“爰牧荆州,威行邦国。奉法作政,有周召之风;居俭履约,绍公仪之操。”【词语公仪之操】  成语:公仪之操汉语大词典:公仪之操

  • 齐相狐裘

    源见“晏子裘”。誉称节俭。清查慎行《敝裘》诗:“敢援齐相狐裘例,尚可随身十五年。”

  • 令威化鹤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指丁令威学道成仙,化鹤归故里。元袁桷《过扬州忆昔》诗之一:“令威化鹤千年返,列子御风旬日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