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耳之学

口耳之学

犹言耳食之学。从道听途说中知道一些皮毛而无实学的意思。意思是说,君子求学是耳朵听,心中领会,再通过身体力行加以实践,从而使其一切都可为后人取法。小人则不然,他们学习,只不过是耳朵进,嘴里出。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左右,哪里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好处呢?更不用说可为他人所取法了。

【出典】:

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君子之学也,入乎耳,箸乎心,布乎四体,形乎动静;端而言,蝡而动,一可以为法则。小人之学也,入乎耳,出乎口。口、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六朝清谈之习》:“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,亦皆口耳之学。”


偏正 ①只凭嘴上说说,耳朵听听亦即道听途说学到些如皮毛那样肤浅的知识。形容没有真才实学。语本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也,入于耳,出于口,口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!”清·赵翼《廿一史札记》卷8:“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,亦皆~。”用于学习态度方面。→末学肤受↔真才实学。②学习语音时重视口说耳听训练。故也称传统音韵学为“~”。清·章学诚《文史通义》7:“古人~,有非文字所能著者,贵其心领而神会也。”△现多用于指明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。→末学肤受 求其深入 ↔不求甚解。也作“口耳讲说”。


【词语口耳之学】  成语:口耳之学汉语词典:口耳之学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破镜

    源见“飞鹊镜”。喻夫妇分别。唐王昌龄《送裴图南》诗:“漫道闺中飞破镜,犹看陌上别行人。”

  • 求仁得仁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冉有曰:‘夫子为卫君乎?’子贡曰:‘诺,吾将问之。’入曰:‘伯夷、叔齐何人也?’曰:‘古之贤人也。’曰:‘怨乎?’曰:‘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’”孔子对子贡讲解“仁”字,他说以前卫国的

  • 兼听则明,偏听则蔽

    见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。《三国演义》83回:“古云:‘~。’望陛下察之。”

  • 劈面之哀

    《后汉书.邓禹传》附邓训:“邓训,禹第六子也。……训虽宽中容众,而於闺门甚严,兄弟莫不敬惮,诸子进见,未尝赐席接以温色。四年冬,病卒官,时年五十三。吏人羌胡爱惜,旦夕临者日数千人。戎俗父母死,耻悲泣,

  • 七步师旋

    《尚书.周书.牧誓》:“今予发,惟恭行天之罚。今日之事,不愆于六步、七步,乃止,齐焉。夫子勖哉!不愆于四伐、五伐、六伐、七伐,乃止,齐焉。勖哉夫子!尚桓桓,如虎如貔,如熊如罴,于商郊。”据传说,周武王

  • 葛强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喻指随从的爱将。唐李白《留别广陵诸公》诗:“临醉谢葛强,山公欲倒鞭。”唐杜甫《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》诗:“空醉山翁酒,遥怜似葛强。”

  • 听人穿鼻

    听:听凭、任凭。穿鼻:牛鼻子穿上绳子,以便于牵引。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,听凭别人摆布。张弘策,字真简,范阳方城(今河南西南部,唐河上游)人,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,幼时一同嬉戏玩耍。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。

  • 曼倩避世金马门

    同“大隐金门”。清吴嘉纪《音隐歌赠俞锦泉》诗:“君不见曼倩避世金马门,簪缨衮衮高蹈存。”

  • 饮月氏头

    《史记.大宛列传》:“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,皆言匈奴破月氏王,以其头为饮器。”《汉书.张骞传》:“匈奴破月氏王,以其头为饮器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月氏,西城胡国也。”“《匈奴传》云:‘以所破月氏王头共饮血

  • 星火燎原

    原指小的疏忽会酿成大祸,今喻新生的力量开始时固然很小,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宏伟前途。商朝盘庚在位期间,迁都于殷。针对臣民不安新居的心情,作《盘庚》对他们进行规戒、开导。其中对于贵族、官吏用词更为尖锐和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