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卜鼎

卜鼎

源见“禹鼎”。九鼎是古代传国重器,政权的象征。择定置放九鼎之所在,即意味定都于其地,因以为定都之称。《京本通俗小说.冯玉梅团圆》:“国家粗定,高宗卜鼎临安,改元绍兴。”


【词语卜鼎】   汉语词典:卜鼎

猜你喜欢

  • 以古非今

    用古代的史事来非难攻击当前的时政。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弃市,以古非今者族。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。”偏正 非,非难,否定。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、否定当今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

  • 枳棘鹤

    参见:枳棘栖凤

  • 此君一日不可无

    源见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形容爱竹的雅兴。元岑安卿《求叶仲舆写墨竹扇面》诗:“此君一日不可无,子猷笃爱心欢愉。”

  • 俎樽折冲

    源见“折冲樽俎”。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。《续资治通鉴.宋宁宗嘉定十四年》:“许国之忠,应变之略,隐然有俎樽折冲之风。”见“折冲尊俎”。【词语俎樽折冲】  成语:俎樽折冲汉语大词典:俎樽折

  • 乘肥

    同“乘肥衣轻”。宋梅尧臣《读日者传答俞生》诗:“借日当乘肥,乘肥非吾指。”【词语乘肥】   汉语大词典:乘肥

  • 湘君竹

    同“湘妃竹”。明袁袠《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》诗:“屋覆湘君竹,山开蜀帝花。”【词语湘君竹】   汉语大词典:湘君竹

  • 争臣

    一作“诤臣”,能直言谏君之过以保卫国家的臣子。《荀子.子道》:“昔万乘之国,有争臣四人,则封疆不削;千乘之国,有争臣三人,则社稷不危;百乘之国,有争臣二人,则宗庙不毁。”【词语争臣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借寇恂

    《后汉书.寇恂传》载:寇恂曾为颍川太守,颇著政绩,后离任。建武七年,光武帝南征隗嚣,恂从行至颍川,百姓遮道谓光武曰:“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。”后因以“借寇恂”为地方百姓挽留良吏的典故。唐元稹《代曲江老

  • 探幽穷赜

    见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”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抽绎微言,启发道真。~,温故知新。”【词语探幽穷赜】  成语:探幽穷赜汉语大词典:探幽穷赜

  • 涸辙鳞

    同“涸辙之鲋”。明高启《送陈秀州》诗:“奈何不加怜,使作涸辙鳞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