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

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

喻学贵专精。是赵普以半部《论语》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。赵普(922-992年)祖为幽州蓟(今北京大兴县西南)人,迁镇州(治所今河北正定),再迁河南洛阳。字则平,后周时赵匡胤幕僚,任掌书记。后周显德七年(960年)正月元旦,曾与赵匡胤弟赵光义等策动陈桥兵变,帮助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,为开国功臣。因此,入宋后授右谏议大夫,充枢密直学士。建隆元年(960年)向赵匡胤献策并自请从征,平定了李筠之乱,以功迁兵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同年,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。建隆三年(962年)任枢密使、检校太保。乾德二年(964年)任宰相。赵匡胤视如左右手,事无大小,皆与之商定。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他都曾参预谋划,如为了集中行政权和财权,建议宋太祖罢宿卫和节镇兵权;委任文官知州事;在各路设置转运使;州置通判,与知州互相牵制;在实现统一的战争中,采取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等。太祖晚年,其宠渐衰,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。宋太宗即位后,想再任赵普为相,有人反映说,赵普只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官吏事务,没有学问,只读过《论语》。赵光义问赵普,他毫不隐晦说,我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《论语》。从前,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;现在,我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,使天下太平。太宗时他两次为相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次下朝,就闭门读书。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,便非常果断自如。赵普死后,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,果然只有《论语》二十篇。于是后人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之称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256《赵普传》8940页:“普少习吏事,寡学术,及为相,太祖常劝以读书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归私第,阖户启箧取书,读之竟日。及次日临政,处决如流。既薨,家人发箧视之,则《论语》二十篇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7:“赵普再相,人言普山东人,所读者止《论语》,盖亦少陵之说也。太宗尝以此论问普,普略不隐,对曰:‘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。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’普之相业,固未能无愧于《论语》。而其言,则天下之至言也。” 元·高文秀撰《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》(载《元曲选外编》)第一册:“某姓赵,名光普,字则平,辅佐主公,官拜丞相,封太师韩国公之职,乃开国功臣也。……每次大事启文观书,乃《论语》也。此时称小官以半部《论语》治平天下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草玄徒

    源见“草太玄”。指淡于势利、潜心著述之人。唐刘禹锡《和董庶中古散调词》:“寂寞草《玄》徒,长吟下书帷。”

  • 张翰思归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表示思乡归隐之意。唐白居易《端居咏怀》:“贾生俟罪心相似,张翰思归事不如。”唐张祜《汴上送客》诗:“张翰思归何太切,扁舟不住又东归。”

  • 煦濡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谓给予惠爱。明张居正《吴镜川暨淑人合葬墓志铭》:“与乡人处,恂恂煦濡,不为崖异。”王闿运《王兵备》诗序:“若其艰危,煦濡相从。”【词语煦濡】   汉语大词典:煦濡

  • 抱瓮

    《庄子.天地》:“子贡南游于楚,反于晋,过汉阴,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,凿隧而入井,抱瓮而出灌,搰搰(用力的样子)然,用力甚多而见功寡。子贡曰:‘有械于此,一日浸百畦,用力甚寡而见功多,夫子不欲为乎?’为

  • 揜口胡卢

    参见:掩口胡卢见“掩口胡卢”。《品花宝鉴》51回:“嗣徽失惊,打了一躬,摇摆出来,诸生~,一齐告退了。”

  • 白眉人

    同“白眉良”。唐陈子昂《合州津口别舍弟》诗:“思积芳庭树,心断白眉人。”

  • 问喘

    同“丙吉问牛”。五代李家明《咏卧牛》:“闲向斜阳嚼枯草,近来问喘为无人。”

  • 望祭

    古代祭祀山川,名望祭。《书.尧典》:“望于山川,遍于群神。”郑玄注:“遍以尊卑次秩祭之群神,若丘陵坟衍之属。”【词语望祭】   汉语大词典:望祭

  • 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

    一天放走了敌人,会给几代人带来祸患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先轸曰:‘吾闻之: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也’。”《资治通鉴.梁纪.武帝太清二年》:“臣闻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。何惜高澄一竖,以弃亿兆之心!’

  • 鹏池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指大海。唐杨炯《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》:“鹏池渺漫,鸡山祸乱。”【词语鹏池】   汉语大词典:鹏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