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

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

喻学贵专精。是赵普以半部《论语》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。赵普(922-992年)祖为幽州蓟(今北京大兴县西南)人,迁镇州(治所今河北正定),再迁河南洛阳。字则平,后周时赵匡胤幕僚,任掌书记。后周显德七年(960年)正月元旦,曾与赵匡胤弟赵光义等策动陈桥兵变,帮助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,为开国功臣。因此,入宋后授右谏议大夫,充枢密直学士。建隆元年(960年)向赵匡胤献策并自请从征,平定了李筠之乱,以功迁兵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同年,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。建隆三年(962年)任枢密使、检校太保。乾德二年(964年)任宰相。赵匡胤视如左右手,事无大小,皆与之商定。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他都曾参预谋划,如为了集中行政权和财权,建议宋太祖罢宿卫和节镇兵权;委任文官知州事;在各路设置转运使;州置通判,与知州互相牵制;在实现统一的战争中,采取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等。太祖晚年,其宠渐衰,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。宋太宗即位后,想再任赵普为相,有人反映说,赵普只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官吏事务,没有学问,只读过《论语》。赵光义问赵普,他毫不隐晦说,我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《论语》。从前,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;现在,我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,使天下太平。太宗时他两次为相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次下朝,就闭门读书。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,便非常果断自如。赵普死后,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,果然只有《论语》二十篇。于是后人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之称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256《赵普传》8940页:“普少习吏事,寡学术,及为相,太祖常劝以读书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归私第,阖户启箧取书,读之竟日。及次日临政,处决如流。既薨,家人发箧视之,则《论语》二十篇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7:“赵普再相,人言普山东人,所读者止《论语》,盖亦少陵之说也。太宗尝以此论问普,普略不隐,对曰:‘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。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’普之相业,固未能无愧于《论语》。而其言,则天下之至言也。” 元·高文秀撰《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》(载《元曲选外编》)第一册:“某姓赵,名光普,字则平,辅佐主公,官拜丞相,封太师韩国公之职,乃开国功臣也。……每次大事启文观书,乃《论语》也。此时称小官以半部《论语》治平天下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茱萸囊

    源见“重九登高”。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,佩系身上,祛邪辟恶。唐郭元振《子夜四时歌.秋歌二》:“辟恶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。”【词语茱萸囊】   汉语大词典:茱萸囊

  • 剑迷船畔

    源见“刻舟求剑”。谓因固执成法,不知变通而迷惘。唐罗隐《谢刑部萧郎中启》:“爰自南国辞耕,东堂奉贡,剑迷船畔,胶在柱间。靡旗而何啻再奔,绕树而岂推三匝。”

  • 造膝

    东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》卷四《过誉》:“谨按《礼》,谏有五,风为上,狷为下。故入则造膝,出则诡辞,善则称君,过则称己。”《文选》卷三十八南朝宋.傅季友(亮)《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》:“若乃忠规密谟,潜虑

  • 龙沉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婉言人死。唐周朴《哭李端》诗:“竹在晓烟孤凤去,剑荒秋水一龙沉。”

  • 率兽食人

    形容暴君虐害人民。孟子在批评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对百姓苛征暴敛时指出,他们的厨房里摆着肥美的肉食,马栏里有着膘肥体壮的马匹,老百姓却面有饥色,田野上横陈着饿死者的尸体,这无异是驱赶野兽去吃人。兽类自相残食

  • 李膺仙

    源见“李郭同舟”。美称李膺。亦借指名流。唐羊士谔《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》诗之二:“桂华临洛浦,如挹李膺仙。”【词语李膺仙】   汉语大词典:李膺仙

  • 谢池

    同“谢家池”。宋晏幾道《木兰花》词:“晚红初减谢池花,新翠已遮琼苑路。”【词语谢池】   汉语大词典:谢池

  • 归去来

    晋.陶潜《归去来辞.序》:“余家贫,又心惮远役,彭泽县去家百里,故便求之。及少日,眷然有归与之情,自免去职,因事顺心,命篇曰《归去来》。”晋代名诗人陶潜家贫,做官亦不敢远去,就近在离家百里的彭泽县做了

  • 卷土重来

    比喻失败之后,重新整顿恢复,以求再起。唐代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连动 人马奔跑时卷起了尘土又向这边跑来了。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,猛扑

  • 小草一官

    源见“出山小草”。谓居官低微。清卢元昌《次韵酬楚中杨长公》:“小草一官悲薄命,文章万卷哭秋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