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十行俱下

十行俱下

也作“十行并下”、“一目十行”。形容读书速度极快。梁简文帝萧纲(503-551年)字世缵。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西北)人。南朝梁皇帝,庙号太宗,梁武帝第三子。后为叛将侯景所杀。萧纲年幼时聪明敏慧过人,6岁能作文章。武帝曾不相信,特意御前面试,果然辞采甚美,并非虚传,因而叹道:“此子吾家之东阿(东阿,指陈思王曹植。植7岁能诗)。”及长,器宇宽弘,须眉如画,喜怒不形于色,顾盼则目光照人,读书能一目十行,过目成诵,篇章辞赋,挥笔立就,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各种事务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4《简文帝本纪》109页:“太宗幼而敏睿(ruì锐,明智、智慧),识悟过人,六岁便属文,高祖惊其早就,弗之信也,乃于御前面试,辞采甚美。高祖叹曰:‘此子,吾家之东阿。’既长,器宇宽弘,未尝见愠(yùn运,含怒、怨恨。)喜。方颊(jiá夹,面颊、脸的两侧。)丰下,须鬓如画,眄睐(lài赉,顾盼、旁视。)则目光烛人。读书十行俱下。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;篇章辞赋,操笔立成。博综儒书,善言玄理。自年十一,便能亲庶务,历试蕃政,所在有称。”又《梁书》卷8《昭明太子传》(166页):“太子美姿貌,善举止。读书数行并下,过目皆忆。每游宴祖道(古时为出行者祭祀路神,并饮宴送行叫“祖道”),赋诗至十数韵。或命作剧韵赋之,皆属思便成,无所点易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百药《北齐书·河南王瑜传》:“读书敏速,十行俱下,复棋不失一道。” 宋·刘克庄《杂记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:“资性聪明,一目十行俱下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23回:“你说你会过目成诵,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?”


主谓 形容读书敏捷。《南史·梁简文帝纪》:“帝幼而聪睿,六岁便能属文,读书~。”※行,不读作xíng。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阅读速度快。→过目成诵五行并下 七行俱下 ↔寻行数墨 才竭智疲


【词语十行俱下】  成语:十行俱下汉语词典:十行俱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箫玉和鸣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、“卜凤”。比喻夫妻和谐。宋陈著《西江月.寿吴景年》词:“箫 玉和鸣云里,彩衣娱舞风前。”

  • 濡沫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比喻同处困境,相互救助。唐元稹《酬白学士》:“卧辙希濡沫,低颜受颔颐。”【词语濡沫】   汉语大词典:濡沫

  • 极乐世界

    佛家语。指阿弥陀佛的国土。《阿弥陀经》:“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,名曰极乐。其土有佛,号阿弥陀。今现在说法,其国众生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”唐代柳宗元《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》:“中州之

  • 一秃翁

    《汉书.灌夫传》:“蚡已罢朝,出止车门,召御史大夫安国载,怒曰:‘与长孺共一秃翁,何为首鼠两端?’”服虔曰:‘秃翁,言(窦)婴无官位版授也。首鼠,一前一郤也。’张晏曰:‘婴年老,又嗜酒,头秃,言当共治

  • 狗彘不若

    《荀子.荣辱》:“人也,忧忘其身,内忘其亲,上忘其君,则是人也,而曾狗彘不若也。”狗彘不若,意为连猪狗都不如,此是形容人的品行极端卑劣。明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.李哥贞烈》:“汝职在牧民,而狗彘之不若,

  • 从长计较

    同“从长计议”。《水浒传》四五回:“婶子且住,休要急速行,我从长计较,慢慢地商量。”见“从长计议”。茅盾《蚀·动摇》:“我这意见对不对,请大家~。”【词语从长计较】  成语:从长计较汉语大词典:从长计

  • 南柯蚁

    同“槐根蚁”。宋陆游《眉州驿舍睡起》诗:“尚嫌漆园蝶,肯作南柯蚁?”【词语南柯蚁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柯蚁

  • 吊青蝇

    同“吊客青蝇”。清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诗:“公今堕地吼狮子,我亦延客吊青蝇。”

  • 日南珠

    东汉.郭宪《洞冥记》卷二:“味勒国在日南,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,宿于鲛人之宫,得泪珠,则鲛人所泣之珠也。”日南珠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宝珠。相传味勒国在日南方,那里的人身高七尺,发长及踵,常骑象下海取宝,宿

  • 雁塔高标

    同“雁塔题名”。清 杨潮观《开金榜朱衣点头》:“波斯识宝无真,罔象求珠偏得,也罢,从来雁塔高标,只要兔园尘册。”【词语雁塔高标】  成语:雁塔高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