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颠倒衣裳”。谓忙于公务。唐杜甫《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》:“长路更执绋,此心犹倒衣。”亦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。用以形容热情迎客。唐皮日休《移元徵君书》:“斯时也,山林之间,宜
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。时大雨,霹雳破所倚柱,衣服焦烂,神色无变,书亦如故。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。”晋时,夏侯玄所倚之柱遭到雷击,他仍然镇定如初。后因用为咏有胆量的典故。唐.李商隐《
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帝盘庚之时,殷已都河北,盘庚渡河南,复居成汤之故居,乃五迁,无定处。殷民咨胥皆怨,不欲徙。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:‘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,法则可修,舍而弗勉,何以成德!’乃遂
《《晋书.郤诜传》:“(郤诜)累迁雍州刺史,武帝(晋武帝司马炎)于东堂会送,问诜曰:‘卿自以为何如?’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对策,为天下第一(诜字广基,博学多才,泰始中以贤良对策举上第),犹桂林之一枝,崑
同“郑玄家婢”。清 珠泉居士《续板桥杂记.丽品》:“每一掉文,如匡说解颐,不数郑家婢泥中之对。”
同“徐稚榻”。唐杜甫《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》诗:“还将徐孺榻,处处待高人。”宋苏辙《滕王阁》诗:“使君东鲁儒,府有徐孺榻。”
《左传.昭公六年》:“锥刀之末,将尽争之。”末:尖儿。“锥刀之末”比喻微小的利益。后因以“锥刀之末”为微小利益的典故。唐.李延寿《南史.任昉传》:“竞毛羽之轻,趋锥刀之末。”《明史.齐之鸾传》:“陛下
同“买赋长门”。清袁枚《婕妤怨》诗:“梦见君王泪沾巾,黄金无力买《长门》。”
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庶女叫天,雷电下击,景公台陨,支体伤折,海水大出。”高诱注:“庶贱之女,齐之寡妇,无子不嫁,事姑谨敬。姑无男有女,女利母财,令母嫁妇,妇益不肯。女杀母以诬寡妇,妇不能自明,冤结叫
源见“沈约瘦”。形容身体日渐消瘦。明杨慎《少年游》词:“带眼频移,琴心慵理,多病负年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