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兵不血刃

兵不血刃

谓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。荀子认为,战争是实现仁义的手段。他说,尧伐欢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夏桀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上述四帝、两王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。因而,附近的人因其推行善政而服从其领导,远方的人因仰慕其德行而前来投奔,武器上没有一点血迹,远近已来归服,功德极盛,恩惠遍及四方。

【出典】:

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故仁人之兵,所存者神,所过者化,若时雨之降,莫不说喜。是以尧伐欢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有夏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此四帝、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。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,德盛于此,施及四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尉缭子·武议》:“武王不罢士民,兵不血刃,而克商诛纣。” 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濬传》:“濬自发蜀,兵不血刃,攻无坚城。”


主谓 兵,兵器。兵器上没有沾血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~,远迩来服。”△用于表示未经激烈战斗就取得了胜利。→不战而胜↔血流漂杵 血流成河。 也作“兵无血刃”、“军不血刃”。


解释兵:兵器。兵器上没有沾血。指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。

出处荀子·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

荀子的学生陈嚣问荀子:“先生您谈论用兵之道的时候,经常把仁义作为根本。仁的意思就是爱人,义的意思就是遵循道理,既然这样,那为什么还要用兵呢?因为在我看来,用兵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。”

荀子说:“仁的意思就是爱人,正因为爱人,所以就憎恶别人危害它;义的意思就是遵循道理,正因为遵循道理,所以就憎恶别人弄乱它。这么说来,用兵的原因就是为了禁止暴横,消除危害,并不是为了争夺。因此,仁人的军队,停留的地方会得到全面治理,经过的地方会受到教育感化,就像及时雨一样,没人不喜欢。尧、舜、大禹、商汤、文王、武王,这两帝四王都是用仁义的军队驰骋于天下,所以近处喜爱他们的善良,远方仰慕他们的道义,兵器上连血都没有沾染,远近的人就来归附了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君子忠于仁义,坚持道义,正因为这,所以才长久地坐镇国家。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”

近义不战而胜

反义浴血奋战

例句

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,就解放了这个城市。


【词语兵不血刃】  成语:兵不血刃汉语词典:兵不血刃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患寡而患不均

    指分配不公平或处理事情不合理。鲁国执政大夫季氏打算派兵攻打一个附庸小国颛臾,以扩大自己的地盘。孔子对此十分反对,而他的学生冉有因为在季氏家作家臣,却站在季氏的立场上说,颛臾地近鲁国,如果不取,将来要给

  • 有意种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阴

    见〔着意栽花花不发,等闲插柳柳成阴〕。

  • 往者不可及,来者犹可追

    见〔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〕。【词语往者不可及,来者犹可追】  成语:往者不可及,来者犹可追

  • 烹功狗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指杀戮有功之臣。清赵翼《歌风台怀古》诗之二:“负心事竟烹功狗,出手威原斩路蛇。”

  • 陈寔碑

    《后汉书.陈寔传》:“太尉杨赐、司徒陈耽,每拜公卿,群僚毕贺,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,愧于先之。……中平四年,(陈寔)年八十四,卒于家。何进遣使吊祭,海内赴者三万余人,制衰麻者以百数。共刊石立碑,谥为文范

  • 黄公盖

    《汉书.循吏传.黄霸传》:“上擢霸为扬州刺史,三岁,宣帝下诏曰:‘制诏御史: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颖川太守,秩比二千石,居官赐车盖,特高一丈,别驾主簿车,缇油屏泥于轼前,以章有德。’”西汉循吏黄霸以

  • 叹人琴

    同“哭人琴”。宋刘克庄《风入松.福清道中作》词:“细思二十年前事,叹人琴,已矣俱亡。”

  • 骥伏枥

    同“老骥伏枥”。宋陆游《百岁》诗:“壮心空似骥伏枥,病骨敢怀狐首丘。”【词语骥伏枥】   汉语大词典:骥伏枥

  • 周?泣

    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借指忧国者的哀伤。宋刘过《初伏阙上书得旨还书上杨秘书》诗:“江河周?泣,城郭令威来。”

  • 发纵指使

    同“发纵指示”。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四一:“几十年前,发纵指使略夺东亚 满洲的参谋本部——彼得之城,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。”并列 操纵、指挥、调度。郭沫若《我怎样写〈武则天〉》:“《骆宾王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