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克己奉公

克己奉公

即约束、限制自己的私欲而将精力奉献于自己所投身的事业。祭遵(?-33年)字弟孙,颖川颖阳(今河南禹县)人。刘秀初起兵,祭遵为执法官,因执法严明,元所畏避,进刺奸将军。建武初,以功拜征虏将军,颖阳侯。后从征隗嚣、公孙述,卒于军中。《后汉书》在评论其一生为人行事时说:“祭遵为人廉洁、谨慎,对自己严加约束而将全部精力投身于事业之中,所有赏赐都分给属下士卒,家无余财,光武帝刘秀对他极为器重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20第741页《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,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,身衣韦绔,布被,夫人裳不加缘,帝以是重焉。及卒……谥曰成侯。”

【例句】:

魏书·高祖纪上》:“自今牧守温仁清俭、克己奉公者,可久于其任。” 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》:“而大公无私、积极努力、克己奉公、埋头苦干的精神,才是可尊敬的。”


并列 指约束自己以一心奉公。语出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。”从维熙《走向混沌》:“他认为右派应当苦练脚板工,并无条件地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达个人对集体、社会等方面的心志。→廉洁奉公 不私其利 ↔假公济私


解释约束自己,以公事为重。

出处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,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,身衣韦绔,布被,夫人裳不加缘。”

祭遵是东汉著名将领。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。祭遵家境殷富,却十分节俭,不穿华美的衣服。母亲去世后,祭遵亲自背土,垒造坟茔,得到人们的尊敬。

祭遵有胆有识,不畏强权,主持正义。有一次,他担任军中执法,有个伺候光武帝刘秀的小郎官犯了法。祭遵毫不客气,当场处死了他。刘秀知道后,十分恼怒,下令逮捕祭遵,加以惩处。主簿陈副劝阻说:“您常想让军容整肃,现在祭遵执法毫无避忌和袒护,正是帮助您整肃诸军的好机会。”刘秀于是赦免了祭遵,并任命他为刺奸将军。这事以后,刘秀常对将领们说:“你们要当心祭遵!他连我喜爱的郎官都杀了,也一定不会袒护你们。”又有一次,祭遵奉命征讨敌人,战斗中敌人的箭射穿了祭遵的嘴,血流不止。众将见祭遵受伤,边战边退。祭遵见状,不顾伤痛,大声呵止。士兵们勇气倍增,大破敌兵。

祭遵为人廉洁谨慎,约束自己,以公事为重。皇上赏赐给他的东西,他总是全部分给士兵,以至于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私财。他身穿皮衣裤,盖布被子,夫人的衣裙也不绣花边。光武帝刘秀因此非常器重他。祭遵死后,刘秀非常悲痛,亲自前往送葬,赠予谥号“成侯”。

近义公而忘私

反义假公济私

例句

自私自利,消极怠工,贪污腐化,风头主义等等,是最可鄙的;而大公无私,积极努力,克己奉公,埋头苦干的精神,才是可尊敬的。


【词语克己奉公】  成语:克己奉公汉语词典:克己奉公

猜你喜欢

  • 全疏勒

    《后汉书.耿弇列传》附《耿恭传》:“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,当匈奴之冲,对数万之众,连月逾年,心力困尽。凿山为井,煮弩为粮,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。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,卒全忠勇,不为大汉耻。恭之节义,古今未

  • 龙胡之痛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指对皇帝去世的哀痛。清钱谦益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制》:“顾此襢编之锡,曾不间于乌鸟之怀;是知簪履之遗,益无解于龙胡之痛。”偏正 龙胡,龙须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载,“黄

  • 邻女馀光

    源见“馀光”。比喻德泽恩惠。唐皎然等《暗思联句》:“斜风飘雨三十夜,邻女馀光不相借。”

  • 齿宿才新

    《新唐书.李百药传》:“李百药字重规,定州安平人。……帝(唐太宗)尝与偕赋《帝京篇》,叹其工,手诏曰:‘卿何身老而才之壮,齿宿而意之新乎?’卒,年八十四,谥曰康。”唐.李百药年七十赋《帝京篇》,唐太宗

  • 盟鸥鹭

    同“盟鸥”。宋吴琚《念奴娇.题浮玉石簰山》词:“未办鱼蓑,先盟鸥鹭,奈卜邻无地。”

  • 竞絿

    《诗.商颂.长发》:“不竞不絿,不刚不柔。”毛传:“絿,急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竞,强;絿,缓也。”后因称施政缓急适当为“竞絿”。清钱谦益《父国聘赠承德郎太仆寺寺丞》:“操仁心以为质,匪刚柔而竞絿。”【词

  • 走胡走越

    《史记.季布栾布列传》载:汉高祖初定天下,便欲捉拿项羽旧将季布,朱家因汝阴侯 滕公劝高祖说:“臣各为其主用,季布为项籍用,职耳。项氏臣可尽诛邪?今上始得天下,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,何示天下之不广也!且以

  • 史鱼直

    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直哉史鱼!邦有道,如矢;邦无道,如矢。’”史鱼是春秋时卫大夫,正直不阿,敢于谏诤。孔子赞扬他邦有道,则忠心任职,像箭一样正直;邦无道,则忠言进谏,也像箭那样正直。后用为颂扬

  • 笙磬同音

    乐声相和,喻人事和协。《诗.小雅.鼓钟》:“鼓钟钦钦,鼓瑟鼓琴。笙磐同音。”朱熹集传:“琴瑟在堂,笙磬在下。同音,言其和也。”主谓 笙,簧管乐器。磬,古代用玉或石制做的打击乐器。笙和磬发出的声音和谐。

  • 爨下馀

    源见“焦尾琴”。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。唐韩愈《题木居士》诗之二:“为神讵比沟中断?遇赏还同爨下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