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光风霁月

光风霁月

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。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、气度开朗;或指政治清明、时世太平。宋代黄庭坚《濂溪诗序》:“春陵周茂叔,人品甚高,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。”周茂叔:周敦颐,字茂叔。《大宋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上下三千余年,兴废百千万事,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,阴雨晦冥之时多,衣冠文物之时少,干戈征战之时多。”


并列 ①用于描述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。宋·陈亮《贺周承相启》:“长江大河,足以流转墨客;~,足以荡漾英游。”②用于比喻太平时世。《宣和遗事·元集》:“上下三千余年,兴废百千万事,大概~时少,阴雨晦冥之时多。”③用以比喻人的品格气度。宋·黄庭坚《濂溪诗》序:“舂陵、周茂叔,人品甚高,胸中洒落如~。”※霁,不读作qí。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明净、高洁或品格气度。→冰壶秋月 风清月朗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↔残山剩水 佛口蛇心 苟安一隅。也作“霁月光风”、“光彩霁月”。


“光风霁 ( jì) 月”指雨过天晴之后风和月明的景象,用以比喻太平盛世、政治清明或人的品格气度坦率开朗。

“光风”,指风和日丽。 《楚辞·招魂》: “光风转蕙,泛崇兰些。”王逸注: “光风,谓雨已日出而风,草木有光也。”

“霁月”,指雨过天晴时的夜月。“霁”是什么意思呢? 为什么不说 “明月”而说 “霁月”呢?

霁,《说文·雨部》: “霁,雨止也。”段注: “《释天》: ‘雨济谓之霁。’济,古多训止者。……凡止曰济,雨止则有霁字。…… 《尚书》用济为霁。”由此而知 “霁”读与 “济”同,义为 “雨止”。

“雨止”之月为 “霁月”,此时之月经过风雨之后,所以比平常所见之月更为难得、可贵,故言 “霁月”而不直言 “明月”。

“光风”、“霁月”的景象无比美好,是以用来比喻治世清明或品格高尚。

“霁”义为 “雨止”,亦可引申为雪停云散之义。唐·罗隐 《送傅少府》: “春生绿野吴歌怨,雪霁平郊楚酒浓。”即其例。


【词语光风霁月】  成语:光风霁月汉语词典:光风霁月

猜你喜欢

  • 跛鳖千里

    《荀子.修身》:“故跬步而不休,跛鳖千里;累土而不辍,丘山崇成。”意谓跛足的鳖不停地走,也能行走千里。后以“跛鳖千里”比喻只要努力不懈,即使条件差,也能取得成就。唐刘禹锡《何卜赋》:“络首縻足兮,骥不

  • 秦赘

    春秋时,秦地风俗盛行贫穷人家子弟入赘。赘,即典给人家作奴,到期不赎,主家以女配之,称为赘婿。后即称赘婿为秦赘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48《贾谊传》2244、2245页:“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,家贫子壮则

  • 刻剑痕

    同“刻舟求剑”。宋苏轼《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》诗:“公胡为拳拳,系此空中云。作诗颂其美,何异刻剑痕?”

  • 公车上书

    公车:官署名。汉卫尉下属机构,设公车令,掌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,并负责以公车接送被征召者、应举者、上书者。故称上书言事或入京请愿为“公车上书”。此典指东方朔初到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即上书言事。后以此典形

  • 侏儒

    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借指庸碌小人。清钱谦益《送郭中书赵督师袁公幕》诗:“丈夫九尺身,岂肯随侏儒。”【词语侏儒】   汉语大词典:侏儒

  • 旧蹄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喻指达到目的的凭借、手段。清王夫之《补落花诗》之八:“逸情交臂多相失,求兔何劳问旧蹄。”

  • 东道

    同“东道主”。宋苏轼《渼陂鱼》诗:“东道无辞信使频,西邻幸有庖虀酽。”【词语东道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道

  • 博望宾

    《三辅皇图》卷四《苑囿》:“武帝立子据为太子,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。《汉书》曰:‘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,甚喜。太子冠,为立博望苑,使之通宾客从其所好。’又云:‘博望苑在长安城南,杜门外五里有遗址。’

  • 角掎

    源见“掎角”。谓执其角,拖其足。比喻前后夹击。宋 喻如砺《八阵图》诗:“马隆三千相角掎,西羌茸茸落牙觜。”【词语角掎】   汉语大词典:角掎

  • 七德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曰:‘……夫武,禁暴、戢兵、保大、定功、安民、和众、丰财者也。”晋.杜预注:“此武七德。”春秋时,楚王曾提出武功有七个方面的作用,被称为武之“七德”。后因用为称颂武功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