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先发制人

先发制人

指秦末会稽(guìjī桂基,治吴县,今江苏苏州)郡守(一郡最高行政长官)殷通对项梁说:我听说先发动下手的就能制服敌人。后以此典泛指先下手取得主动以制服对方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陈胜等人在大泽乡(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)起义。这年九月,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:“长江以西的地方都造反了,这也是天要灭亡秦朝呀。我听说先发动下手的就能制服敌人,后行动的就被敌人所制服。我想要起兵,派您和桓楚为将。”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《项羽本纪》297页:“会稽守通谓梁曰:‘江西皆反,此亦天亡秦之时也。吾闻先即制人,后则为人所制。吾欲发兵,使公及桓楚将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张廷玉等撰《明史·徐学诗传》:“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,机械足以先发制人。” 阿英《晚清文学丛钞·大马扁》16回:“然则足下因太后谋杀皇上,故先发制人,就要围颐和园,先谋杀太后吗?” 巴金《沉默集·丹东的悲哀》:“时间已经急迫了,我们应该先发制人。”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三:“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,便理直气壮的来个先发制人。” 张天民《创业》:“现在的情势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既然是不得不发,我就要先发制人。”


偏正 发,发动。制,控制,制服。原指先下手,可以控制对方。后指先进攻,争取主动,打败对方。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~,后发制于人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28回:“他还怕那通判同他理论,却去~。”△多用于方法方面。→先声夺人 先下手为强 ↔后发制人


解释先下手取得主动权,以制服对手。

出处汉书·项籍传》:“方今江西皆反秦,此亦天亡秦时也。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。”

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陈胜、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。这年九月,会稽郡守殷通召唤项梁来商议大事,因为他一向认为项梁非常贤能。项梁说:“现在大江以西的地方都已经起来反秦,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。如果先下手,就能取得主动权,从而制服对手,如果后下手就会被别人所制约。”殷通叹息着说:“听说先生祖上是楚国世家,大将之后,我们发动反秦大事就靠您了。”项梁说:“吴地有个奇人桓楚,逃亡在大泽之中,人们不知道他的住处,只有项羽知道。”随后项梁出去,吩咐项羽拿着剑在外面等候。安排好后,项梁进来,对殷通说:“希望您召见项羽,让他接受使命去召唤桓楚。”殷通同意后,项羽走了进来,项梁向他使了个眼色,说:“行动!”于是项羽拔剑砍下了殷通的头。殷通左右的随从非常惊慌,发生骚乱。项羽又一口气杀了百十个人,把满衙门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站起来。控制住局势后,项梁就召集自己熟悉的官吏,调集兵员,任命大将,展开了反秦的斗争。

例句

比赛一开始,我们就先发制人,夺得了主动权。


【词语先发制人】  成语:先发制人汉语词典:先发制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饩退敌

    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载:晋文公死后,秦穆公举兵首先袭击郑国,“及滑(春秋时姬姓小国,地在今河南滑县境),郑人弦高将市(贸易,做买卖)于周,遇之,以乘韦(乘韦,四张熟牛皮。乘代四,古代每乘车驾四匹马;

  • 辽东华表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称久别的故乡。金元好问《孝纯宛丘迁奉》诗:“辽东华表何人在,柳氏玄堂此日开。”【词语辽东华表】  成语:辽东华表汉语大词典:辽东华表

  • 怨声满道

    见“怨声载道”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,天下纷然,~。”【词语怨声满道】  成语:怨声满道汉语大词典:怨声满道

  • 骑鹤扬州游

    源见“骑鹤上扬州”。比喻游历他乡风景名胜。清李调元《题陕州牧雷莲客放鹤小照》诗:“待得腰缠十万贯,与君骑鹤扬州游。”

  • 塞马

    同“塞翁失马”。明何景明《寄李郎中》诗:“得失竟须知塞马,荣华终不易涂龟。”【词语塞马】   汉语大词典:塞马

  • 抱瑜握瑾

    同“怀瑾握瑜”。明徐献忠《唐诗品》:“左散骑常侍高適,朔气纵横,壮心落落,抱瑜握瑾,沉浮闾巷之间,殆侠徒也。”见“怀瑾握瑜”。明·徐献忠《唐诗品》:“左散骑常侍高适,朔气纵横,壮心落落,~,沉浮闾巷之

  • 悲麟

    源见“绝麟”。感叹生不逢辰,理想不能实现。唐李商隐《失题》诗:“斯文虚梦鸟,吾道欲悲麟。”

  • 笔如椽

    源见“大笔如缘”。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。宋苏轼《光禄庵》诗之一:“何事庵中著光禄,枉教闲处笔如椽。”【词语笔如椽】   汉语大词典:笔如椽

  • 止足之分

    止足:安分守己的意思。知道止足之分,就能量力守志,或自甘退隐,摆脱荣辱。晋代潘岳《闲居赋》:“于是览知止足之分。”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孙绰赋《遂初》,筑室畎川,自言见止足之分。”【词语止足之分】  

  • 挺险

    同“铤而走险”。清黄景仁《三月十六日》诗:“嗟我何为亦挺险?脱有不测无此身。”【词语挺险】   汉语大词典:挺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