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债台

债台

债台:欠债者无力还债,为躲债躲在高台上,称为债台。《汉书》载:东周末年,周王室逐渐衰微。周赧王(?-前256年,战国时周王名延,公元前314-前256年在位)名义上虽是天子,但被诸侯侵削土地,为征讨秦国而借款充征的军费,根本无力偿还。各债主国总来讨债,周赧王无法应付,只得藏避到皇宫内的一座高台上去躲债。人们称之为“逃债台”,又称“债台”。后以此为典,形容债务很多,难以偿还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14《诸侯王表》391、392页:“自幽、平(周幽王、周平王)之后,日以陵夷(衰颓),……分为二周,有逃责(同“债”)之台。”服虔注曰:“周赧王负责(债),无以归之,主迫责(债)急,乃逃于此台,后人因以名之。”刘德注曰:“洛阳南宫謻台是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汤显祖《以歌代书答赵仲一》:“去官只有耕田手,处世都无避债台。” 明末清初·钱谦益《人日书事》:“筑台未许逃文债,作庙还应祀酒神。” 清·王夫之《广遣兴》之2:“周赧筑台深避债,鲁哀徙宅再忘妻。” 清·赵翼《蒋莹溪馆爱妾于扬州过江来》:“冶游喜有藏娇屋,侨寓兼为避债台。” 清·黄遵宪《和议成志感》:“失民更为丛驱雀,毕世难偿债筑台。” 清·黄遵宪《己亥杂诗》之52:“海客欢呼土民怨,债台高筑与天平。” 清·丘逢甲《秋怀叠前韵》之7:“愁城欲藉酒杯开,中有周王避债台。”


“债”是欠款的意思,但为什么跟 “台”连在一起说呢?

战国时期,周赧 ( nǎn) 王因开支巨大,向贵族、诸侯借了很多钱,后来无力偿还,被债主逼债而逃到了一个台子上躲了起来。后来,这个躲债的楼台被人们称为 “逃债台”。由此,“债台”一语便被用来代称负债。如果欠债甚多,便被说成是 “债台高筑”。事见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“有逃责之台”颜师古注引服虔说。“逃责”即“逃债”,责、债古今字。


【词语债台】   汉语词典:债台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令五申

    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孙子武者,齐人也。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。阖庐曰:‘子之十三篇(即后世所传的《孙子兵法》),吾尽观之矣,可以小试勒兵(勒,约束,统帅。勒兵,指指挥兵士演阵作战)乎?’对曰:‘可。

  • 庾悦吝子鹅

    《宋书.庾悦传》:“初(刘)毅家在京日,贫约过常,尝于乡曲士丈夫往东堂共射。时悦为司徒右长史,暂至京,要府州僚佐共出东堂。毅已先至,遣与悦相闻,曰:‘身久踬顿,营一游集甚难。君如意人,无处不可为适,岂

  • 桑榆末景

    同“桑榆暮景”。清顾炎武《与李霖瞻书》:“桑榆末景,或可回三舍之戈。”见“桑榆晚景”。清·顾炎武《与李霖瞻书》:“~,或可回三舍之戈。”【词语桑榆末景】  成语:桑榆末景汉语大词典:桑榆末景

  • 高高在上

    原指上天有眼,洞察人间善恶。后则泛指身居高位而不察下情。周初群臣作诗规戒周成王说,警惕呀,警惕!老天爷无所不知,天命不易保有,不要说老天高高在上。万事万物都由他在升降。天天都在注视人间。我是个幼稚的小

  • 待字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。”谓女子成年许嫁才命字。后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。清 孙郁《双鱼珮.受聘》:“小女虽然待字,老夫膝下无人,是要入赘方可的。”【词语待字】   汉语大词典:待字

  • 息妫无言

    《左传.庄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如息,以食入享,遂灭息。以息妫(guī息侯夫人)归,生堵敖及成王焉,未言。楚子问之,对曰:‘吾一妇人而事二夫,纵弗能死,其又奚言。’”春秋时,息国为楚国所灭,息侯夫人息妫被

  • 真娘墓

    唐.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六:“真娘者,吴国之佳人也。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,死葬吴宫之侧。行客感其华丽,竞为诗题于墓树,栉比麟臻。有举子谭铢者,吴门秀逸之士也,因书绝句,以贻后之来者。睹其题处,径游之者,稍

  • 宗炳画

    同“宗子图”。清查慎行《次灌园浔阳唱和赋感见赠二十四韵》:“胜游宗炳画,往事季心钳。”

  • 北海尊罍

    同“北海尊”。宋柳永《玉蝴蝶》词:“好雍容、东山妓女,堪笑傲,北海尊罍。”

  • 灞水桥

    同“灞桥”。宋秦观《念奴娇.咏柳》词:“闻说灞水桥边,年年春暮,满地飘香絮。掩映夕阳千万树,不道离情正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