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债台

债台

债台:欠债者无力还债,为躲债躲在高台上,称为债台。《汉书》载:东周末年,周王室逐渐衰微。周赧王(?-前256年,战国时周王名延,公元前314-前256年在位)名义上虽是天子,但被诸侯侵削土地,为征讨秦国而借款充征的军费,根本无力偿还。各债主国总来讨债,周赧王无法应付,只得藏避到皇宫内的一座高台上去躲债。人们称之为“逃债台”,又称“债台”。后以此为典,形容债务很多,难以偿还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14《诸侯王表》391、392页:“自幽、平(周幽王、周平王)之后,日以陵夷(衰颓),……分为二周,有逃责(同“债”)之台。”服虔注曰:“周赧王负责(债),无以归之,主迫责(债)急,乃逃于此台,后人因以名之。”刘德注曰:“洛阳南宫謻台是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汤显祖《以歌代书答赵仲一》:“去官只有耕田手,处世都无避债台。” 明末清初·钱谦益《人日书事》:“筑台未许逃文债,作庙还应祀酒神。” 清·王夫之《广遣兴》之2:“周赧筑台深避债,鲁哀徙宅再忘妻。” 清·赵翼《蒋莹溪馆爱妾于扬州过江来》:“冶游喜有藏娇屋,侨寓兼为避债台。” 清·黄遵宪《和议成志感》:“失民更为丛驱雀,毕世难偿债筑台。” 清·黄遵宪《己亥杂诗》之52:“海客欢呼土民怨,债台高筑与天平。” 清·丘逢甲《秋怀叠前韵》之7:“愁城欲藉酒杯开,中有周王避债台。”


“债”是欠款的意思,但为什么跟 “台”连在一起说呢?

战国时期,周赧 ( nǎn) 王因开支巨大,向贵族、诸侯借了很多钱,后来无力偿还,被债主逼债而逃到了一个台子上躲了起来。后来,这个躲债的楼台被人们称为 “逃债台”。由此,“债台”一语便被用来代称负债。如果欠债甚多,便被说成是 “债台高筑”。事见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“有逃责之台”颜师古注引服虔说。“逃责”即“逃债”,责、债古今字。


【词语债台】   汉语词典:债台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急不继富

    周:周济,救济。继:接济。 只救济急需的人,不资助富裕的人。 表示对穷人要雪中送炭,对富人不锦上添花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子曰:‘吾闻之也,君子周急不继富。’”北魏.韩显宗《上言时务》:“在朝诸

  • 四尽

    《南史.鱼弘传》:“弘尝谓人曰:‘我为郡有四尽:水中鱼鳖尽,山中麇麂尽,田中米谷尽,村里人庶尽’”鱼弘性格侈靡,所以一郡都被他搜刮得空了。

  • 果下牛

    矮小的牛。《尔雅.释畜》“犤牛。”晋代郭璞注:“犤牛,庳小,今之?牛也,又呼果下牛,出广州高凉郡。”庳:矮。【词语果下牛】   汉语大词典:果下牛

  • 连枝共冢

    源见“相思树”。喻爱情坚贞不渝。明孟称舜《娇红记.晚绣》:“但得个同心子,死共穴,生同舍,便做连枝共冢,共冢我也心欢悦。”并列 冢,坟墓。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11载:战国时,宋康王霸占了舍人韩凭的妻子

  • 肚束三条篾

    《五灯会元.石头迁禅师法嗣.药山维俨禅师》:“子之所得,可谓协于心体,布于四肢。既然如是,将三条篾束取肚皮,随处住山去。”原指勒紧腰带,后以比喻忍饥安贫。宋 王廷珪《刘时举主簿相聚月馀赋诗为别》:“且

  • 盎盂相敲

    《聊斋志异.青蛙神》:“且盎盂相敲,皆臣所为,无所涉于父母。”盎盂是古时候的两种盛器,盎口小而肚大,盂敝口。后以盎盂相敲比喻家中发生争吵、口角。亦作“盎盂相击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三一回:“只就他夫妻三个

  • 剑头炊

    源见“盲人骑瞎马”。形容极其危险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奉送公定》诗:“脱身天禄阁,危于剑头炊。”【词语剑头炊】   汉语大词典:剑头炊

  • 庄舄悲吟

    同“庄舄越吟”。唐罗隐《西京道德里》诗:“秦树团团夕结阴,此中庄舄动悲吟。”

  • 十年兄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十年以长,则兄事之。”古代礼法认为,对年长十岁以上的人,应当像对待兄长那样受到尊重。后因用为对年长于自己的同辈人表示敬意之词。唐.韩偓《赠吴颠尊师》:“伊余常仗义,愿拜十年兄。”此

  • 江娥啼竹

    源见“湘妃竹”。表示生离死别悲苦之情。唐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江娥啼竹素女怨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