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通隐
《后汉书.梁鸿传》:“作《五噫之歌》……肃宗闻而非之,求鸿不得。乃易姓……与妻子居齐鲁之间。有顷,又去适吴。”“遂至吴,依大家皋伯通,居庑下,为人赁舂。……鸿潜闭著书十余篇。”
东汉.梁鸿字伯鸾,家贫有节行,博学多通,与妻共入霸陵山中,以耕织为业。尝过洛阳,作《五噫歌》,因有讽于朝廷,汉章帝下令追捕他,遂逃到吴地隐藏于皋伯通家,为人劳作。后用为咏避世隐居之典。
唐.骆宾王《夕次旧吴》诗:“徒怀伯通隐,多谢买臣归。”
《后汉书.梁鸿传》:“作《五噫之歌》……肃宗闻而非之,求鸿不得。乃易姓……与妻子居齐鲁之间。有顷,又去适吴。”“遂至吴,依大家皋伯通,居庑下,为人赁舂。……鸿潜闭著书十余篇。”
东汉.梁鸿字伯鸾,家贫有节行,博学多通,与妻共入霸陵山中,以耕织为业。尝过洛阳,作《五噫歌》,因有讽于朝廷,汉章帝下令追捕他,遂逃到吴地隐藏于皋伯通家,为人劳作。后用为咏避世隐居之典。
唐.骆宾王《夕次旧吴》诗:“徒怀伯通隐,多谢买臣归。”
源见“桓公柳”。喻时光流逝,年华易失。元 赵孟?《次韵周公谨见赠》:“却笑桓公言,凄然汉南柳。”
《易.说卦》:“震,一索而得男,故谓之长男。”王弼注:“索,求也。以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。”后因以“一索得男”谓初生得子。偏正 指初生得子。语本《易·说卦》:“震,一索而得男,故谓之长男。”宋·王迈:
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故诗曰:‘德音不瑕。’今据不然,君所谓可,据亦曰可;君所谓否,据亦曰否。若以水济水,谁能食之?若琴瑟之专一,谁能听之?同之不可也如是!’”晏婴对齐景公说:梁丘据处处逢迎陛下,如
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九七《虞世南》:“唐太宗常出行,有司请载副书以从。帝曰:‘不须,虞世南此行秘书也。’”唐太宗经常出巡全国视察,侍从请示是不是带上副本书供参考。唐太宗回答说,不须要,虞世南就是一部活典籍
源见“卞庄子刺虎”。比喻两个强者互相争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到较重的损害。《英烈传》二九回:“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,陛下但默观动静。”【词语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】 成语: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汉语大词典:两虎相
《汉书.翟方进传》:“方进既厌为小史(曾为太守府小史),闻蔡父言(言当读经致学),心喜,因病归家,辞其后母,欲西至京师受经。母怜其幼,随之长安,织屦以给方进读,经博士受《春秋》。积十余年,经学明习,徒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王孝伯问王大:‘阮籍何如司马相如?’王大曰:‘阮籍胸中垒块,故须酒浇之’。”刘孝标注:“言阮皆同相如,而饮酒异耳。”后因用“酒浇垒块”为怀才不遇,借酒消愁的典故。宋
同“马当风”。清宋琬《寄怀周伯衡宪副》诗:“安得马当山下风,共看匡庐千尺水。”
亦作“计日可期”。同“计日而待”。唐 权德舆《中书门下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破蕃寇状》:“耀天威而尽殪,昭文德以即叙,止戈之庆,计日可期。”明 海瑞《治黎策》:“夫以万全之力,视此直狐兔耳。其束身系颈,计
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蜀人严君平知乘槎人到天河事。宋刘筠《戊申年七夕》诗之三:“岂惟蜀客知踪迹,更问庭中晒腹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