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石投水

以石投水

列子.说符篇》:“白公问孔子曰:‘人可与微言(密谋)乎?’孔子不应(白公,白公胜,他是楚平王孙,太子建之子。建奔郑,白公欲为乱,故孔子不应。)。白公问曰:‘若以石投水,何如?’孔子曰:‘吴之善没者能取之(石投入水中则没,比喻微言不可察觉。孔子答以善没者能取之,是说明凡事是不可能隐瞒的,终究能被人发现)。’曰;‘若以水投水,何如(此进一步以二水交融,不可分辨,比喻微言深隐,不可能被发现)?’孔子曰:‘淄渑(二水名,都在今山东)之合,易牙尝而知之。’白公曰:‘人固不可与微言乎?’孔子曰:‘何为不可?唯知之谓者乎!夫知言之谓者,不以言言也(知言者能心领神会,不待形之于语言;而说者则不以言词去表达,用话一说出口,则无有什么隐微可谈了。孔子反对白公侈谈阴谋,故而这样回绝他。)。……’”

白公胜对于微言密谋很感兴趣,一直问阴私是否也能暴露。孔子认为所谓微言,只能心领神会,不待形之于语言,话一说出口,便谈不上保守住什么秘密了。

“以石投水”,石与水是不可掺合的,后用以比喻想要消灭形迹,终归难办,隐瞒事物的行为,迟早是会被发现的。

“以石投水”也有另外的用法,例如《文选》卷五十三,三国魏.李萧远(李康)《命运论》中说:“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《三略》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;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。”这里,“以石投水”则是以水能迅速受没石块为比,喻言听计从,相互投合。


偏正 ①比喻虽将阴谋密事深藏起来,但形迹终会暴露。《吕氏春秋·精谕》:“白公问于孔子曰:‘人可与微言乎?’孔子不应。白公曰:‘若~,奚若?’孔子曰:‘没人能取之。’”高诱注:“微言,阴谋密事也……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,人不知,行没水中之人能取之。”②比喻双方互相投合,极其默契。三国魏·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《三略》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。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~,莫之逆也。”③比喻事情过后,即隐秘不闻。明·燕客《天人合征纪实》:“镇抚纳臧,如~,不敢争轻重之衡,亦不敢问多寡之数。”△用于关系、状态方面。↔以水投石


【词语以石投水】  成语:以石投水汉语词典:以石投水

猜你喜欢

  • 娶妻非为养也,而有时乎为养

    娶妻并不是为了孝养父母,但有时也是为了孝养父母。语出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孟子曰:‘仕非为贫也,而有时乎为贫;娶妻非为养也,而有时乎为养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三〇回:“你是个读书明理的人,岂不知仕非为贫也

  • 招贤阁

    源见“东阁招贤”。指招纳贤才之所。唐寒山《诗》之一二四:“急须归去来,招贤阁未启。”

  • 长林丰草

    晋.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吾每读向子平(即向长,王莽时有人举他为官,他坚辞不受,入山隐居。)、台孝威(即台佟,东汉初隐士,采药为业。)传,慨然慕之,想其为人。……又读庄、老,重增其放,故使荣进之心

  • 翟公署门

    《史记.汲郑列传》:“下邽(县名,汉时属京兆尹,故地在今陕西渭南县东北)翟公有言,始(指在汉文帝时)翟公为廷尉(掌管刑狱的大官,为九卿之一),宾客阗(音tián,充满)门;及废,门外可设雀罗(指无人问

  • 架鼋鼍

    源见“鼋梁”。指铺架桥梁。南朝 梁江淹《恨赋》:“雄图既溢,武力未毕。方架鼋鼍以为梁,巡海右以送日。”

  • 子囊城郢

    《左传.襄公一四年》:“楚子囊还自伐吴卒,将死,遗言谓子庚必城郢。君子谓:‘子囊忠,君薨不忘增其名,将死不忘卫社稷,可不谓忠乎?忠,民之望也。’《诗》曰:‘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’忠也。”春秋时,楚国令

  • 桃莱难悟

    源见“桃莱之利”。又《后汉书.冯衍传上》“无桃 莱之利”唐李贤注:“谢息得桃邑 莱山,故言‘无桃 莱之利’也。但为‘莱’字似‘枣’,文又连‘桃’,后学者以‘桃枣’易明,‘桃莱’难悟,不究始终,辄改‘莱

  • 循名考实

    犹循名责实。三国 魏 傅嘏《难刘劭考课法论》:“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务本也;纠励成规,所以治末也。”见“循名责实”。三国魏·傅嘏《难刘劭考课法论》:“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务本也;~,纠励成

  • 丽明

    《易.睽》:“说而丽乎明。”后以“丽明”指附丽于人之明德。刘师培《〈骈文读本〉序》:“不知说而丽明,物睽斯类,明不可息,冥升奚贞?”【词语丽明】   汉语大词典:丽明

  • 漂母

    源见“一饭千金”。喻指恩人或乐于助人的人。唐李白《赠新平少年》诗:“千金答漂母,万古共嗟称。”清孙枝蔚《漂母庙》诗:“既是千金酬一饭,如何漂母至今稀?”【词语漂母】   汉语大词典:漂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