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一枕南柯”。明郑若庸《玉玦记.诏封》:“雌雄蜀垅,一觉南槐。图王业霸,而今安在!”
三次经过家门,都不进去。形容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孟子说,唐尧在位的时候,天下还没有治理好,洪水泛滥成灾,草木、禽兽都疯狂生长、繁殖,谷物失收,恶禽猛兽到处害人,它们的足迹遍于中原各地。尧极为忧虑,因此
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。明何景明《田子行》:“明珠暗投反按剑,白璧三献还遭刖。”主谓 楚人和氏得玉璞,两献楚王,受到两次刖足。第三次楚王使主治璞,得白玉,琢以为璧,世称“和氏璧”。后喻
同“梦惠连”。唐李白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》诗之一:“梦得池塘生春草,使我长价登楼诗。”
同“移新丰”。北周庾信《汉高祖置酒沛宫赞》:“游子思旧,来归沛宫……虽欣入沛,方念移丰。酒酣自舞,先歌《大风》。”
唐代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。后用来比喻人遇到不平的事情,必然要奋起有所申诉和陈述。连动 对不公平的事情发出不满的呼声。语本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
源见“螳臂当车”。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,因谓之“螳斧”。亦比喻脆弱之力。宋李觏《蝉》诗:“螳斧不劳阴致害,貂冠犹可共传名。”《花月痕》四回:“四围炮火,中天掣列缺之鞭;一片刀光,半夜射望诸之魄。蝟蜂立折
源见“一馈七起”。形容礼贤下士。唐王勃《〈乾元殿颂〉序》:“怀降尊于襄野,泰阶忘七起之劳;念负重于焦原,中席托三危之险。”
《玉台新咏.古乐府.陇西行》:“天上何所有,历历种白榆。”白榆,星名。《陇西行》诗采字合音,将白榆比为树,有“历历种白榆”之说。唐.杨衡《他乡七夕》:“不堪鸣杼日,空对白榆秋。”此处的“白榆”指天上星
同“众星环极”。《魏书.卢水胡沮渠蒙逊传》:“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,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。不遵众星拱极之道,不慕细流归海之义。”见“众星拱辰”。《魏书·卢水胡沮渠蒙逊传》:“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,有民者莫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