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

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

人们的相互了解,贵在了解内心世界。 强调朋友之间要知心。语出《文选.李陵〈答苏武书〉》:“嗟乎子卿,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。”清.黄宗羲《与陈介眉庶常书》:“嗟乎,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。王阳在位,贡禹弹冠;戴逵逃吴,张玄止召。古人或出或处,未尝不藉友朋之力。”谢觉哉《不惑集.知己难》:“所谓‘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’,‘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’。”


其他 人们相交,贵在了解内心思想。比喻交友要知心。清·黄宗羲《与陈介眉庶常书》:“嗟乎,~。王阳在位,贡禹弹冠;戴逵逃吴,张玄止召。古人或出或处,未尝不藉友朋之助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示人际关系。也作“人贵知心”。


【词语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】  成语: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汉语词典: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高水长

    比喻人品高洁。宋代范仲淹《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》: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”并列 ①犹言山川阻隔。唐·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,乔木何许兮~。”②比喻品德高尚,流芳后世。也

  • 以屈求伸

    意谓为了进取必须退让。尺蠖(一种爬行小虫,行进时先收缩身体而后前进)将身体弯曲收缩,是为了下一步的伸张;龙蛇冬眠,是为了保全生命。【出典】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龙蛇之蛰,以存身

  • 竹溪六逸

    指唐李白、孔巢父、韩准、裴政、张叔明、陶沔六人。比喻隐世高人。唐天宝年间六人曾共隐于徂徕(cú,音殂、lái,音来)山(在今山东境内)竹溪,酣歌纵酒,故时人称之为“竹溪六逸”。出自李白事迹。参见后“酒

  • 壁中叟

    晋葛洪《神仙传.孙博》:“山间石壁,地上磐石,博入其中,渐见背及两耳,良久都没。又能吞刀剑十数枚,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。”后遂以“壁中叟”称能穿墙越壁的神人。宋王安石《赠陈君景初》诗:“顾非避世翁,疑是

  • 分源豕韦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宣子曰:‘昔匄之祖,自虞以上,为陶唐氏,在夏为御龙氏,在商为豕韦氏,在周为唐.杜氏,晋主夏盟为范氏,其是之谓乎?’”晋.杜预注御龙氏:“谓刘累也。”春秋晋国范匄的祖先在商朝时

  • 尾大不掉

    见〔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〕。主谓 尾巴太大就不易摆动。①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就不服从指挥调度。也比喻机构庞大,涣散以致指挥不灵。语出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《糊涂世界》卷8:

  • 西无道路

    晋.郭璞《穆天子传》卷三:“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,西王母为天子谣曰:‘白云在天,山陵自出。道里悠远,山川间之;将(请)子无死,尚能复来。’”周穆王到西方巡游,与西王母会于瑶池上。西王母唱《白云歌》一

  • 阴阳工

    汉贾谊《鵩鸟赋》:“且夫天地为炉兮,造化为工;阴阳为炭兮,万物为铜。”后因以“阴阳工”指天地造化。唐岑参《使交河郡》诗:“九月尚流汗,炎风吹沙埃。何事阴阳工,不遣雨雪来。”【词语阴阳工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蔡昭侯滞留

    《左传.定公三年》:“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,献一佩一裘于昭王。昭王服之,以享蔡侯。蔡侯亦服其一。子常欲之,弗与。三年止之。”春秋时,蔡国国君昭侯到楚国访问,献给楚昭王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,他本人还有

  • 龙战玄黄

    同“龙血玄黄”。茅盾《回忆之类》:“不过,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,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,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,痴望着‘龙战玄黄’的天地,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,要来的总归要来,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