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乱臣贼子

乱臣贼子

历代统治者把统治阶级内部反对朝廷的人叫做“乱臣贼子”。也用来诬蔑反抗或起义的人民。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。”《后汉书.董卓传》:“李傕谓左右曰:‘尚可活不?’俊骂之曰:‘汝等凶逆,逼迫天子,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。’催使杀之。”


并列 古称犯上作乱的人。后也泛称坏人。语出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。”《缀白裘·连环记·议剑》:“赤手难将捋虎鬚,劳心焦思日踌蹰。~春秋例,记得人人尽可诛。”△贬义。 多用于叛臣。↔忠臣义士 忠臣烈士 忠臣孝子。也作“乱臣逆子”、“逆臣贼子”、“逆子贼臣”。


【词语乱臣贼子】  成语:乱臣贼子汉语词典:乱臣贼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囊

    同“青囊书”。唐元稹《易家有归藏判》:“甲志敦素履,学洞青囊,不言非圣之书,忽招诬善之告。”【词语青囊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囊

  • 襄王暮雨

    同“襄王梦”。唐崔涂《云》诗:“无端却向阳台畔,长送襄王暮雨归。”

  • 视为畏途

    《庄子.达生》:“夫畏涂者,十杀一人,则父子兄弟相戒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涂,道路也。夫路有劫贼,险难可畏。”后因以“视为畏途”谓把某一处所或事情看得危险、艰难。清 朱梅崖《答邓副使悔庵书》:“近来河务方

  • 高门庆

    源见“于公高门”。谓子孙后代显贵,光耀门庭。唐刘禹锡《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》诗:“于公必有高门庆,谢守何烦晓镜悲。”

  • 必敬必戒

    一定要恭敬,一定要警惕。 古用作诫人谨慎从事之辞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女子之嫁也,母命之,往送之门,戒之曰:‘往之女家,必敬必戒,无违夫子!’”《宋史.吴潜传》:“以暗室屋漏为尊严之区,而必敬

  • 林残鱼殚

    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楚王亡其猨,而林木为之残;宋君亡其珠,池中鱼为之殚。”这段话说的是:楚王丢失了猴子,就不惜糟蹋林木去寻找;宋君丢失了珍珠,就屠尽池鱼去觅求。后以“林残鱼殚”比喻恣肆暴虐的行为或遭

  • 胯下耻

    同“胯下之辱”。唐韩偓《息兵》诗:“暂时胯下何须耻,自有苍苍鉴赤诚。”【词语胯下耻】  成语:胯下耻

  • 不辨菽麦

    菽(shū),豆类的总称。不辨菽麦,比喻愚昧无知,缺乏起码的常识。公元前573年,晋国大臣栾书、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,发动政变,杀死晋厉公。为了拥立新君,他们派荀莹、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

  • 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

    族类:原指同族,后指同类,同帮。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指不属于自己同类之人,和自己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。公元前587年,鲁成公出访晋国,由于受到晋景公的慢待,回国后,打算倒向楚国。季孙行父劝阻他说:“不行

  • 见异思迁

    谓意志不坚定,因而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。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安邦定国。管仲回答道,士农工商四种人不应让其杂处,这样会使语言杂乱,互相影响,改变自己的行径。他认为,对于士,应当使他们文雅安娴,父辈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