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九鼎沦泗

九鼎沦泗

指周朝传国宝九鼎中之一只,沉落在彭城(今江苏徐州)下的泗(sì四)水中。战国末年,秦朝灭了周朝,周朝九只宝鼎归属了秦朝。有人说宋国的太丘(今河南永城西北)社坛沦陷时,宝鼎沉没在彭城下的泗水中。秦始皇巡视回来,经过彭城,斋戒祭祷,想要从泗水里捞出周鼎。派一千多人潜入水里去寻找,没有找到。后以此典形容帝王基业沦亡,国祚迁移。此典又作“出周鼎”、“移周鼎”、“逸周鼎”、“九鼎沦”、“沦泗鼎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28《封禅书》1365页:“秦灭周,周之九鼎(原是古代盛食物器皿,后成为礼器。传说夏禹铸九只大鼎,象征九州。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,代表国家政权)入于秦。或曰宋太丘社亡(社址陷落),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。”又《史记》卷6《秦始皇本纪》(248页):“始皇还,过彭城,斋戒祷词,欲出周鼎泗水,使千人没水求之,弗得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牧《过骊山作》:“始皇东游出周鼎,刘项纵观皆引颈。” 唐·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》:“纵未移周鼎,何辞免赵坑。” 宋·苏轼《石鼓歌》:“传闻九鼎沦泗上,欲使万夫沉水取。” 宋·苏轼《甘露寺》:“泗水逸周鼎,渭城辞汉盘。” 清·顾炎武《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》:“人间若不生之子,五岳崩颓九鼎沦。” 清·顾炎武《后土祠》:“事同沦泗鼎,时接堕天弓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秦灭周,周之九鼎入于秦。或曰宋太丘社亡,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周君、王赧卒,周民遂东亡。秦取九鼎宝器, 而迁西周公于(dan)孤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始皇还,过彭城,斋戒祷祠,欲出周鼎泗水。使千人没水求之,弗得。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末年,秦灭周,取周的传国之宝九鼎运回秦国,经过泗水的彭城地方,鼎沉入泗水中,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巡视各地,经过彭城,想将九鼎打捞出来,但没有成功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王业销亡,国祚移迁。

【典形】 出周鼎、九鼎沦、九鼎沦泗、沦泗鼎、移周鼎、逸周鼎。

【示例】

〔出周鼎〕唐·杜牧《过骊山作》:“始皇东游出周鼎,刘项纵观皆引颈。”

〔九鼎沦〕 清·顾炎武《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》:“人间若不生之子,五岳崩颓九鼎沦。”

〔九鼎沦泗〕 宋·苏轼《石鼓歌》:“传闻九鼎沦泗上,欲使万夫沉水取。”

〔沦泗鼎〕 清·顾炎武《后土祠》:“事同沦泗鼎,时接堕天弓。”

〔移周鼎〕 唐·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》:“纵未移周鼎,何辞免赵坑。”

〔逸周鼎〕 宋·苏轼《甘露寺》:“泗水逸周鼎,渭城辞汉盘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影郎中

    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张子野》引《遯斋闲览》:“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,宋子京尚书奇其才,先往见之。遣将命者谓曰:‘尚书欲见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郎中。’子野屏呼曰:‘得非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尚书耶

  • 滕城

    源见“滕公佳城”。美称坟墓。唐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坟开白日,终留恨于滕城。”

  • 拔茅连茹

    《周易.泰》:“拔茅茹以其汇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为物,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其汇者,汇,类也。以类相从。”茅指白茅,草名。茹,草木根部相互牵连的样子。拔茅草时也就连带拔起了同草根相牵连的东

  • 黍熟黄粱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喻虚幻之事。清张岱《〈陶庵梦忆〉自序》:“今当黍熟黄粱,车旋蚁穴,当作如何消受?”

  • 南斗龙光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谓直射星斗的剑光。因丰城剑之一为龙泉,故称剑光为龙光。亦比喻志士豪情。清钱谦益《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》诗之一:“夜深南斗龙光起,不为干将在狱中。”

  • 渊明三径

    同“渊明径”。宋姚述尧《好事近.赠王清叔》词:“渊明三径已催归,名利几时足?”

  • 钟李

    《后汉书.钟皓传》:“皓兄子瑾母,膺之姑也。瑾好学慕古,有退让风,与膺同年,俱有声名。膺祖太尉修……复以膺妹妻之。”东汉钟瑾与李膺二人是姑表兄弟,并有令名。后遂用为咏表兄弟之典。唐.杜牧《寄内兄和州崔

  • 螳臂当辕

    见“螳臂当车”。清·里人何求《闽都别记》上:“启文曰:狂贼凶恶,毫无仁义,朝廷以百万之众不能御敌,以致横行天下,岂听我们一言之理,何异~,飞蛾投火?”【词语螳臂当辕】  成语:螳臂当辕

  • 方召

    《诗.小雅.采芑》:“方叔莅止,其车三千,师干之试。”《诗》序:“《采芑》,宣王南征也。”《诗.大雅.江汉》:“江 汉之浒,王命召虎,式辟四方,彻我疆土。”《诗》序:“《江汉》,尹吉甫美宣王也。能兴衰

  • 张华识

    《晋书.张华传》:“华性好人物,诱进不倦,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,便咨嗟称咏,为之延誉。”晋名士张华喜爱有才之人,只要被他看中,不论穷富贵贱,都愿播扬名誉,奖掖提拔。后用为咏知人识才之典。唐.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