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一话头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之二甲编《了翁孙女》:“陈了翁日与家人会食,男女各为一席,食已,必举一话头,令家人答。一日问曰:‘并坐不横肱,何也?’其孙女方七岁,答曰:‘恐妨同坐者。’”
陈了翁在全家聚餐之后,必提出一个问题请家人回答。后因用为提出事由之典。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校注》卷十七《送绰姪住菴吴兴山中》诗之二:“目光犹射车牛背,不用殷勤举话头。”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之二甲编《了翁孙女》:“陈了翁日与家人会食,男女各为一席,食已,必举一话头,令家人答。一日问曰:‘并坐不横肱,何也?’其孙女方七岁,答曰:‘恐妨同坐者。’”
陈了翁在全家聚餐之后,必提出一个问题请家人回答。后因用为提出事由之典。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校注》卷十七《送绰姪住菴吴兴山中》诗之二:“目光犹射车牛背,不用殷勤举话头。”
患:忧虑,担心。 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。 表示心安理得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又《宪问》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唐.韩愈《重答李翊书》:“生其急乎其所自立,而
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。指隐居闲散生活。三国 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子房之佐汉,接舆之行歌……殊途而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”
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,使心思不被扰乱。 古代道家主张“无为”、“无欲”保持心灵的纯朴。语出《老子》三章:“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”唐.张廷珪《因旱上直言疏》:“去奇技淫巧,捐和璧隋珠,不见可欲,
同“橘中叟”。清 黄鷟来《挽赵来夫和其重游华首台》诗:“卧高不碍粱边枕,弈罢终同橘里人。”
源见“老罴当道”。喻意气犹盛的勇士猛将。清袁枚《上渤海相公二十韵》:“渭野劳诸葛,彭城卧老熊。”
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他若是共小生,厮觑定,隔墙儿酬和到天明,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。”惺惺,聪明的人。“惺惺惜惺惺”指性格、才智相同的人,互相爱惜和同情。后因以“惺惺惜惺惺”为聪明人爱
船:兵船。坚:坚固。炮:大炮。利:锐利;锋利。自从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开放五口通商以后,清政府有鉴于外交上受挫失利,认为不兴办学校就不可能强盛。以前是对外交涉的重大事务,大多借助于无见识并谋取
个人的见解。唐代韩愈《原道》:“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,去仁与义言之也。一人之私言也。”【词语私言】 汉语大词典:私言
源见“换鹅书”。称美书法精湛高妙。宋黄庭坚《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》之一:“诗入鸡林市,书邀道士鹅。”
形容文章的字句森严凛冽,犹如挟带着风霜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淮南王刘安著《鸿烈》二十一篇。鸿,大也;烈,明也。言大明礼教。号为《淮南子》,一曰《刘安子》,自云:‘字中皆挟风霜。’”刘安:西汉时人,其书